《苏东坡传》读书笔记
2022-04-28 本文已影响0人
佘_冬冬
读有所得1:苏东坡和王安石又像老朋友般坐在一起聊着过往了。王安石还是如此,听不进意见,尽管已垂垂老矣。他是被吓死的,被自己脑袋里出现的幻像吓死。这是真是假,无从考究,但是晚景也算凄凉了。
读有所得2:苏东坡是一个幽默风趣的人,他跟谁都能开玩笑。不曲意逢迎,不自视清高,跟谁都能说得上话。放在现在,他应该也是一个有着社交牛逼症的人。单从这几个小故事里,我们就能看出他的“杀人不见血”,他对自己看不惯的事情总是直言不讳,非要指出来不可。但我们又不能忘记,他也是一个有着慈悲之心、济世情怀的人。
这样的他,不适合被一个官职捆绑。
摘录1:在金陵时,苏东坡去看王安石,王安石已经是疲惫颓唐的老人。苏东坡和他讨论诗与佛学多日,因为二人都是大诗人并深信佛学,自然有好多话说。有一个故事流传,说苏东坡一次按固定的韵脚和题目与王安石和诗,胜过了王安石,王安石便中途作罢。二人谈话时,苏东坡直言责备王安石不该引发战事,不应该迫害读书人。
苏东坡说:“我有话要跟你说。”
王安石立刻脸上变色道:“你要提起往事?”
苏东坡说:“我要说的是国事。”
王安石才镇静了一点儿说:“说吧。”
苏东坡说:“汉唐亡于党祸与战事,我朝过去极力避免此等危机。但是现在却在西北兵连祸结,很多书生都被送往东南。你为何不阻止?”
王安石伸出二指向东坡说:“这两件事是由惠卿发动,我今已退休,无权干涉。”
苏东坡说:“不错,不在其位,不谋其非常之礼事君才是。”
王安石有点儿烦躁起来,回答说:“当然,当然。今天的话出在安石口,入在子瞻耳。”他意思是二人所言切勿传出此屋,因为他一度为吕惠卿所卖,所以如此小心。
二人漫谈下去,王安石有点儿前言不搭后语。他说:“‘行一不义,杀一不辜,得天下弗为’,人非如此不可。”
东坡说:“今之君子,争减半年‘磨勘’,便不惜杀人。”
王安石笑而不语。
摘录2:做翰林学士时,苏东坡常在夜里深锁宫中。有一个极为崇拜苏东坡的,勤于搜求苏东坡的字,苏东坡每一个短简便条若由苏东坡的秘书交给他,他就给秘书十斤羊肉。东坡已经风闻此事。一天,秘书请苏东坡回复友人的口信,东坡口头回复了。秘书第二次又来请求,苏东坡说:“我不是已经告诉你了吗?”
秘书说:“那人一定要一个书面的答复。”
苏东坡说:“告诉你那位朋友,今天禁屠。”
《论语》里有个司马牛,是孔子的弟子,与司马光同姓。一天,苏东坡为国事和司光争吵得很厉害,而司马光仍是坚持己见。苏东坡回到家,把长袍扔在躺椅上,向朝云叹了口气说:“司马牛!司马牛!”
这几年,苏东坡在他的政论文字里,时常申论“慎思”与“公正”二义为贤臣之所必备。但是慎思与公正实为党人之所憎恶。一天,一顿丰盛的晚餐之后,苏东坡在屋里欣然扪腹而行。他问家中女人他那便便大腹之中何所有。在中文里是惯于说“一肚子学问”。一个女人说是“一肚子墨水”,一个女人说:“你是一肚子漂亮诗文。”苏东坡都摇头说“不是”。最后,聪明的侍妾朝云说:“你是一肚子不合时宜。”东坡大呼曰:“对!”遂大笑。
一次,一个素不相识的文人去拜访苏东坡,携带他写的诗一卷,请苏东坡指教。那个可怜的文人自己高声朗诵,抑扬顿挫,铿锵有声,显然是颇为自得。他问:“大人,不知尊见以拙作为如何?”
苏东坡说:“十分。”
那个文人脸上欣然色喜。苏东坡这时又说:“诵读之美七分,诗句之美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