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出一个好的决策?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刻不面对着无数选择,小到决定吃什么饭,穿什么衣服出门,大到决定去哪座城市发展,与谁共度一生......然而可悲的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面对那些小的决策总是纠结不前,面对一些大的决策却总是缺乏深思熟虑;
人生的每一个结果都是由之前的某一个当下的决定所导致的;回过头回首自己的决定,在当下的那一刻根本想不到这个决策的结果会带来如此重大的影响,而处在现阶段的回首也回不去以前的当下去更改决策;面对决策,站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回顾,有些人感到后悔,有些人庆幸自己当初的决策。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结合自己当下的资源去做一个良好的决策呢?
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先分析一下这个决策动作的产生过程;一个决策动作的产生过程由以下几个步骤组成:
出现问题---设想目标---应对方案--可能的结果---权衡做出决策
这上面5个步骤中,第一步是重中之重,因为对问题的不同定义直接导致了后面对应对方案的设计,举个简单的例子:
两个情侣度过了热恋期,发现了彼此身上的很多缺陷,于是在平常的小事中经常吵架,比如男方因为工作比较忙,没有办法随时回复女方的信息,女方觉得这是男方不够爱她,于是经常吵架。
面对上面这个问题,如果男方只是简单地把问题定义为:“如何做到能够做到及时回复女朋友信息”这个表面的问题,那么他做出的应对方案可能就是“不把手机关静音;推掉一些工作上的事腾出更多的时间去陪对方......”那么其实这些决策都是治标不治本,以后还是会出现很多这种包裹着“三观不一致”的矛盾出现。
如果把这个问题定义为“我跟她是不是价值观有点不一致,在我现阶段工作肯定是重点,她应该理解没有面包的爱情是走不远的...”如果把上面的现象这么去定义问题,你就会发现你能做出的方案应对就天差地别,这时候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你的方案就变成了“我们应该冷静的坐下来谈谈这方面问题的孰轻孰重,最后决定要不要一起接着走下去.....”
可见,我们人生中的很多决策性失误,大部分是对问题的定义没有弄清楚。
那么一个好问题应该是怎么样的呢?
首先这个问题得是指向未来的,过去的一切都是存量,应当向前看,其次这个问题得是正向的,会引发思考的。
弄清楚了第一步骤的重要性之后,大多数的人还是做不好一个决策,为什么?
那就是现实中大多数人在最后一步权衡方面出现严重的完美主义倾向,他们总觉得解决这个问题的信息还没收集完全,或者说再等等看,这种陷入过度分析的完美主义状态往往导致了错过了最佳决策的时机,而造成了决策偏误。
那么如何解决过度分析的完美主义呢?
你要学会问自己这3个问题:
1. 如果现在不行动,这个方案什么时候会完全失效?
2. 如果有更多的时间,会有其他方案吗?
3. 如果继续犹豫下去,会影响其他重要决策吗?
这三个问题中前两个问题更多是加上时间这个维度去思考问题,最后一个问题是站在系统的关系层面去思考问题;面对这个现象,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决定是否换个城市发展?
面对这个问题完美主义的人往往优柔寡断做不出决定,那么套上这3个问题过一遍:
1. 如果现在不行动,这个方案什么时候会完全失效?
如果现在不马上换个城市,那么过了个月,那边之前联系好的工作机会应该就失效了
2. 如果有更多的时间,会有其他方案吗?
如果有更多的时间让我去考虑是否换个城市,我应该会去更多地去全面分析新城市的机会与风险收益比。
3. 如果继续犹豫下去,会影响其他重要决策吗?
如果继续犹豫下去,在现在的这个城市我待的也不安心,影响到我的工作效率与生活。
可见三个问题自我发问一遍,会让自己更快地进入决策状态。
在权衡决策阶段除了过度分析的完美主义外,还有一种因素会影响到最终的决策,那就是“沉没成本”的存量。
还是举下恋爱方面的例子,假设一对情侣谈了4年恋爱,到最后发现双方之间的问题越来越多,感觉未来的日子很艰难,你说分手吧,这4年投入的时间,精力,金钱感觉都打水漂了,你说继续在一起吧,这还没结婚就这样,以后结婚了岂不是问题更大,于是乎处在犹豫纠结的转态,随着时间的推移,“沉没成本”不断上升,最后大概率双方以这种病态的状态步入婚姻,结果自然注定这不是一场美好的婚姻。
面对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办呢?
最简单的有效的方法就是倒退到原点去重新决策,也就是说如果重新开始,明知道4年以后会是这个状态,那么还要不要开始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你当下最应该选择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