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

摘自一本书中81段我喜欢

2021-03-27  本文已影响0人  静下的繁星

1.

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2.

为什么那么急于得到答案呢?

答案不应该是从别人那里得到,而应该是自己亲自找出来。

(PS:⑴多交流、多听、多做,然后总结经验,找到想要的答案)

(PS:⑵就那些我觉得有距离感的人而言,我们之间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不懂得爱自己。)

3.

“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你之所以想要变成Y或者其他什么人,就是因为你只一味关注着“被给予了什么”。其实,你不该这样,而是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利用被给予的东西”这一点上。

4.

我们不是可以更换的机械,我们需要的不是更换而是更新。

5.

你之所以无法改变,是因为自己下了“不改变”的决心。

6.

你只不过是缺乏“勇气”,可以说是缺乏“获得幸福的勇气”。

7.

梦也许会破灭啊!

但 ,那又怎样呢?

应该去做——这一简单的课题摆在面前,但却不断地扯出各种“不能做的理由”,你难道不认为这是一种很痛苦的生活方式吗?梦想着做小说家的他,正是“自己”把人生变得复杂继而难以获得幸福。

8.

我不会在意的。你可以回去读一读柏拉图的对话篇。苏格拉底的弟子们都是在用非常直率的语言和态度在与苏格拉底进行讨论。

对话本来就应该这样。

9.

你认为与其陷入那种窘境倒还不如一开始就不与任何人有关联。也就是说,你的“目的”是“避免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受伤”。

10.

承认就是很了不起的态度。

但是,请你不要忘记,在人际关系中根本不可能不受伤。只要涉入人际关系就会或大或小地受伤,也会伤害别人。

11.

只要在某个地方存在着那个某人,孤独就会袭来。

12.

困扰我们的自卑感不是“客观性的事实”而是“主观性的解释”。

13.

情况可以通过现实的努力而改变。

14.

外部因果论:将原本没有任何因果关系的事情解释成似乎有重大因果关系一样。

15.

如何去弥补自己欠缺的部分呢?

最关键的姿态应该是想要通过努力和成长去弥补欠缺部分,例如刻苦学习、勤奋练习、努力工作。

16.

优越情结:即虚假的优越感,表现得好像自己很优秀,继而沉浸在一种虚假的优越感之中。

17.

如果有人骄傲自大,那一定是因为他有自卑感。

18.

夸耀不幸:津津乐道甚至是夸耀自己成长史中各种不幸,而且,即使别人想要去安慰或是帮助其改变,他们也会用“你无法了解我的心情”来推开援手……

这种人其实是想要借助不幸来显示自己“特别”,他们想要用不幸这一点来压制别人。

(PS:对于这种人,应该屏蔽他们,何必一身是劲地苦口婆心呢?他们又不会去听,他们只是让你觉得或赞同他们有病的想法。可怕又无聊。)

19.

价值在于不断超越自我。

20.

当一个人想要做自己的时候,竞争势必会成为障碍。

21.

把他人的幸福看作“我的失败”,所以才无法给予祝福。

22.

如果当面受到了人格攻击的话该怎么办?

对对方的行为不做任何反应。

23.

首先希望你能够理解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发怒是交流的一种形态,而且不使用发怒这种方式也可以交流。

24.

易怒的人并不是性情急躁,而是不了解发怒以外的有效交流工具。

25.

我们有语言,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要相信语言的力量,相信具有逻辑的语言。

26.

阿德勒心理学不是改变他人的心理学,而是追求自我改变的心理学。

27.

请你这样想,如果在一起感到痛苦或者紧张,那即使是恋爱关系也不能称之为爱。当人能够感受到“与这个人在一起可以无拘无束”的时候,才能够体会到爱。即没有自卑感也不必炫耀优越性,能够保持一种平静而自然的状态。真正的爱应该是这样的。

28.

如果想要和谐地生活在一起,那就必须把对方当成平等的人。

29.

不过,恋爱关系可以选择“分手”。即使常年一起生活的夫妻,如果难以继续维持关系的话,也可以选择分手。但是,亲子关系原则上就不可以如此。假如恋爱是用红色丝线系起来的关系的话,那亲子关系就是用坚固的锁链链结起来的关系。而且,自己手里只有一把小小的剪刀。亲子关系难就难在这里。

现阶段能说的就是不能够逃避。无论多么困难的关系都不可以选择逃避,必须勇敢去面对。即使最终发展成用剪刀剪断,也要首先选择面对。

30.

人根本不可能一个人活着,只有在社会性的环境之下才能成为“个人”。

31.

并不是因为无法容忍A的缺点才讨厌他,而是你先有“要讨厌A”这个目的,之后才找出了符合这个目的的缺点。

32.

人就是这么任性而自私的生物,一旦产生这种想法,无论怎样都能发现对方的缺点

33.

人生谎言:把这种企图设立种种借口来回避人生课题的情况。

34.

是的 我对你的过去一无所知,不过,我只知道一点,那就是,决定你的生活方式(人生状态)的不是其他任何人,而是你自己这一事实。

35.

我们人类并不是会受原因论所说的精神创伤所摆弄的脆弱存在。从目的论的角度来讲,我们是用自己的手来选择自己的人生和生活方式。我们有这种力量。

36.

货币是被铸造的自由。

37.

根本没必要被别人认可,也不要去寻求认可。

认可欲求的危险就在这里。人究竟为什么要寻求别人的认可呢?其实,很多情况下都是受赏罚教育的影响。

(这让人觉得有些可怕)

38.

我们“并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

39.

倘若自己都不为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那还有谁会为自己而活呢?

40.

过于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就会按照别人的期待去生活。也就是舍弃真正的自我,活在别人的人生之中。

41.

请你记住,假如说你“不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而活”,那他人也“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当别人的行为不符合自己的想法的时候也不可以发怒。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42.

如果工作的主要目标成了“满足别人的期待”,那工作就会变得相当痛苦吧。因为那样就会一味在意别人的视线、害怕别人的评价,根本无法做真正的自己。

43.

放任是一种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孩子在做什么的态度。

44.

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

倘若无视本人的意愿而强迫其“改变”,那结果只会是日后产生更加强烈的反作用。

45.

苦恼于与孩子之间的关系的父母往往容易认为:孩子就是我的人生。

总之就是把孩子的课题也看成是自己的课题,总是只考虑孩子,而当意识到的时候,他们已经失去了自我。

46.

关于自己的人生你能够做的就只有“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道路”。另一方面,别人如何评价你的选择,那是别人的课题,你根本无法左右。

47.

如果生气的话,就根本无法冷静思考。

48.

无论对方做什么,决定自己应该如何做的都应该是自己。

49.

如果人际关系中有“回报思想”存在,那就会产生“因为我为你做了这些,所以你就应该给予相应的回报”这样的想法。当然这是一种与课题分离相悖的思想。我们既不可以寻求回报,也不可以受其束缚。

50.

没有学会直面困难的孩子最终会想要逃避一切困难。

51.

“回报”思想束缚:如果对方为自己做了什么——即使那不是自己所期望的事情——自己也必须给予报答。

52.

没有任何理由不可以过自己喜欢的人生。

53.

选择了不自由生活方式的大人看着自由活在当下的年轻人就会批判其“享乐主义”。当然,这其实是为了让自己接受不自由生活而捏造出的一种人生谎言。选择了真正自由的大人就不会说这样的话,相反还会鼓励年轻人要勇于争取自由。

54.

对抗本能和冲动便是自由。

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

(PS:我又没有错,而且你又是谁,我为什么要卑躬屈膝地讨你开心,你自己神经,那是你的事情,你的课题与我何干。)

55.

毫不在意别人的评价、不害怕被别人讨厌、不追求被他人认可,如果不付出以上这些代价,那就无法贯彻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就是不能获得自由。

56.

“人际关系之卡”总是掌握在自己手中。

57.

总之,把改变自己当成操控他人的手段是一种极其错误的想法。

58.

你现在是把自己的线和他人的线乱糟糟地缠在一起来看世界。红、蓝、黄、绿,一切颜色都混杂在一起,这种状态叫“缠绕”,而不是“联系”。

59.

你知道社会学上所讲的社会的最小单位是什么吗?

“我和你”。

60.

把对自己的执着(self interest)变成对他人的关系(social interest)。

61.

我们都在寻求“可以在这里”的归属感。但是,阿德勒心理学认为归属感不是仅仅靠在那里就可以得到的,它必须靠积极地参与到共同体中去才能得到。

积极地参与,就是直面“人生课题”。也就是不回避工作、交友、爱之类的人际关系课题 ,要积极主动地去面对。

62.

归属感不是生来就有的东西,要靠自己的手去获得。

63.

如果了解了世界之大,就会明白自己在学校中所受的苦只不过是“杯中风暴”而已。只要跳出杯子,猛烈的风暴也会变成微风。

64.

这里有需要记住的行动原则。当我们在人际关系中遇到或者看不到出口的时候,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倾听更大共同体的声音”这一原则。

65.

如果是因为你的反对就能崩塌的关系,那么这种关系从一开始就没必要缔结,由自己主动舍弃也无所谓。

活在害怕关系破裂的恐惧之中,那是为他人而活的一种不自由的生活方式。

66.

没必要固执于眼前的小共同体。更多其他的“我和你”、更多其他的“大家”、更多大的共同体一定存在。

67.

自卑感原本就是从纵向关系中产生的一种意识。只要能够对所有人都建立起“虽不同但平等”的横向关系,那就根本不会产生自卑情结。

68.

因为人会因为被表扬而形成“自己没能力”的信念。

假如你会因为得到表扬而感到喜悦,那就等于是从属于纵向关系和承认“自己没能力”。因为表扬是“有能力的人对没能力的人所做出的评价”。

(纵向关系是表扬,横向关系是鼓励。)

69.

人在听到感谢之词的时候,就会知道自己能够对别人有所贡献。

70.

正因为厌恶自己,所以才会只关注自己;正因为对自己没有信心,所以才会自我意识过剩。

71.

不必急于得到答案。我们需要的是对话。

72.

上帝,请赐予我平静,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给予我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赐我智慧,分辨这两者的区别。

73.

无论在什么年龄,人都可以改变。

74.

具有神经质生活方式的人常常使用“大家”“总是”或者“一切”之类的词语。

如果你常常说这种一般化的词语,那就需要注意了。

75.

对人而言,最大的不幸就是不喜欢自己。

76.

如果人生是一条线,那么人生规划就有可能。但是,我们的人生只是点的连续。计划式的人生不是有没有必要,而是根本不可能。

(PS:这难道就是计划赶不上变化的原因?)

77.

正因为把模糊而微弱的光打向人生整体,所以才能够看到过去和未来;不,是感觉能够看得到。但是,如果把强烈的聚光灯对准“此时此刻”,那就会既看不到过去也看不到未来。

我们应该更加认真地过好“此时此刻”。如果感觉能够看得到过去也能预测到未来,那就证明你没有认真地活在“此时此刻”,而是生活在模糊而微弱的光中

78.

的确,把人生当作故事是很有趣的事情。但是,在故事的前面部分就能看到“模糊的将来”;并且,人们还会想要按照这个故事去生活。

79.

只要在拖延人生,我们就会无所进展,只能每天过着枯燥乏味的单调生活。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人就会认为“此时此刻”只是准备阶段和忍耐阶段。

80.

哲学真正的意义不在于“知识”而在于“热爱知识”,想要了解不了解的事物以及获得知识的过程非常重要。

81.

希望认真生活非常重要,但仅仅如此还不够。阿德勒说:“人的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如果不懂得如何构筑良好的人际关系,有时候就会因为想要满足他人期待或者不想伤害他人而导致虽有自己主张但无法传达,最终不得不放弃真正想做的事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