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等走弯路了才重视站桩!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句形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重要意义的论述,同样适用于内家拳的学习和训练。“学习内家拳就像学写汉字。汉字的横竖撇点捺很快可以学会,但要把汉字写好,甚至成为书法家,非长期用功不可”。
可我对老师的教导没当回事,只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站桩及基本功练习,课后的自学自练没有跟上。不长时间,虽然学习了一堆的套路,但由于缺乏坚实的基本功支撑,七歪八扭,挺胸翘臀,根本不像样子。
万丈高楼平地起,入门先站三年桩。直到走了弯路,我才开始重视站桩练习。每天再忙,都坚持早晚站桩,从开始的每次五分钟,到现在每次站一个小时。
两年多时间的苦熬坚持,除自我感到身体方面的一些亚健康症状得到改善外,最明显的收获是:
一是站出了“精神”。不管身体多么困倦、疲惫、萎靡不振,只要站桩一小时,马上就身心轻松、神清气爽。
二是站出了“稳定性”。经过持续站桩,腿部的支撑力明显增强,在作“左右擦脚”等动作时,站得住,立得稳,东倒西歪的现象减少了许多。
三是站出了“松沉劲”。初步体会到了一点点“上虚下实”、“脚踏大地”的感觉。在练拳过程中,也有“内不动、外不动”,“外动是内动的放大器”那种微秒的感觉。
坚持站桩,要循序渐进。初学者,身体疆硬,腿部没有支撑力,不能急于求成。站桩初期,我一次只能坚持五分钟、十分钟,一个月后才能站二十分钟,半年后才延长至半小时,直到一年后,一次站桩才达到一个小时。现在,只要时间允许,一次站桩可坚持到一个半小时甚至两小时。
当然,站桩异常辛苦,比得是毅力,拚得是恒心。从坚持站桩到现在,我每天都是五点起床,五点半开始站桩和其它基本功练习,直到七点半结束。晚上再晚,都要站完桩再休息。我相信,坚定地站下去,就必定会有收获。
坚持站桩,要弱化注意力。按拳理要求,站桩要排除杂念,意守丹田。可对于初学者来说,站桩相当枯燥,思想意识上就坚持不住,那里还能守得住丹田?在站桩初期,我想了很多办法来“熬时间”。先是读秒,这种方法在站五分钟十分钟时可以,但要站一个小时,就得数3600秒,这无论如何是做不到的。
后来用看电视的方法来转移注意力,可容易被剧情吸引而忽略对站桩要领的体悟。再到后来,我改用听音乐的方法,在手机上下载了几百首描写山水风光的歌曲。站桩时随着歌曲的播放,感到身临小河边、山坡上、草原中,仿佛一幅幅美丽的山水风光在眼前浮现。
结合站桩要领的体悟,想像天地间的灵气直往丹田涌来,慢慢地,原本十分枯燥的站桩就变成了身心愉悦和精神享受。不知不觉,十五首歌曲左右,一个小时的站桩时间就到了。
坚持站桩,要感悟基本要领。站桩的要领很多。但我认为,作为初学者,在慢慢领会这些要领的过程中,要结合自身的功力增长情况,不断去体悟这些要领,找感觉,找舒畅点。
第一,要找到“立身中正”的感觉。“正松是筑基法门”。“没有正,就没有松,就没有通”。首先,重心要正。既不左右歪斜,也不前仰后合。网络上有的老师讲,站桩的重心在前脚掌,有的又讲在后脚根。这可能是老师们站桩功力达到一定高度后的体悟。
作为初学者,我感到还是要按照“脚踏实”的要求去站桩。脚踏实,就是站桩的重心在脚掌的中心,不前不后,不左不右。其次,躯干要正。成年人的腰脊已形成“S”形。特别是我本人,小腹前凸,屁股后翘相当明显。
站桩中,我始终注意纠正这一问题,收腹敛臀,尽量做到尾骨竖直。同时,还着重纠正扬头毛病,注意下巴微收,使颈部微贴后衣领。这样,就慢慢有了上下贯通、中正安舒的感觉。
第二,要找到“拔长松沉”的感觉。站桩,其实练的就是拔长松沉。站桩过程中,我反复体会百会向上领起,尾骨前卷后下拉,五脏六腑下沉,松腰松胯,颈椎与腰椎对拉拔长的要领。天长日久,就感到全身的肌肉有点下落,脚底的重力也越来越大,骨肉分离、拔长松沉的感觉也若有若无地出现了一点点。关注微信公众号打坐站桩。
第三,要找到“浑元一体”的感觉。一个是裆腿部的“浑元一体”。我是“外八脚”,站桩时,在两脚平行的基础上,有意识的将两脚内扣。这样,后裆也就打开了,在两脚、两腿、两膝、两胯之间形成一个外撑内裹的力量。
另一个是胸腹部的“浑元一体”。随着两臂前举前撑、拇指向上领劲、中指相向领劲、背部向后撑开,在整个胸腹部形成一个左右撑开内裹、前后撑开内裹的力量。好像整个身体拥抱着一个大气球,且这个气球还在不断充气增大,須用全身力量去包裹。渐渐地,“浑元一体”、“八面支撑”的感觉也就悠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