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兄思想|管理的上下同欲(二)
但正如康熙所说“兵不在多,在将”。很多时候企业家总是觉得员工太少,但从管理的角度上来说,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人才。
人们常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企业最重要的人才是“将”。而作为“将”,最重要的就是信任。当企业有了良将之后,还需要团队来支撑,因为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而只有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把团队看得比自己更重要的时候,团队才会更完美。
当然,领导者始终应谨记的是,团队也不在人多而在于心齐,正所谓“上下同欲者胜”。所谓团队,就是因为同一个目标而走到一起的人。一个团队好不好,作为核心人物,领导者做得正不正确十分关键。
王辅臣以军功起家于明末清初风云动荡之际,后来又参与吴三桂发起三藩之乱,反清又降清,降清复反清,反后又再降。王辅臣似乎也那么天真的以为自己置身于事外会是最安全的。王辅臣失败的人生告诉我们喜欢谈利益的人,最后很少能够得到利益。纵观王辅臣一生,惜乎生不逢时,在时代大变局中夹缝生存,载浮载沉,常常身不由己随波逐流,颠簸在时代的浪潮上。性格中既缺少一个人最宝贵的原则性,又屡屡摸错历史的脉搏,造成了他悲剧性的结局。
吴三桂专制云南十余年,镇守宁远和山海关,暗中操练兵马,培植自己的力量,再加上之前是大明朝的大将,清兵入关后,吴三桂作为剿灭农民军和南明军队的先锋,更是所向无敌,勇不可挡。康熙继位时,吴三桂势力已经十分强大,亲信遍布天下。吴三桂一直以来视权力如命,为了权力,不惜将父亲,将故君扔在一边,怎可能放弃权力?可是,他太高看了自己的智商,低看了康熙的智商。他不知道,宫中那位青年皇帝,是历代皇帝中少有的政治早熟者,不甘臣服于清廷统治的吴三桂最终还是选择了造反,可惜吴三桂的造反终究还是以失败告终。
我们一直在说“性格决定命运”,吴三桂的性格早已注定了他惨白一生的结局。他太看重个人利益,仅平西一处的开销就花掉了大清三分之一的资产;他太投机,在大清进攻大明的关键时刻待价而沽;他太不守信,因此无法与耿精忠、尚可喜结成攻守同盟;他太精于算计,使得他在是否收复长江以北市场的问题上犹豫不决。这些性格缺点使他与康熙的对决中错失良机,功亏一篑。
——文章节选自“大师兄点评清三大帝”第一部《向康熙学战略》,新书首发预售中,欢迎联系预订!
《向康熙学战略》-研读企业创业的艰难与战略决策之道;
《向雍正学用人》-探寻企业规范管理与识人用人之道;
《向乾隆学领导艺术》-破译职业经理人领导艺术与家族企业传承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