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5 《新书》:货币发行必须由政府垄断吗?
2017-10-07 本文已影响22人
爷有蔓草
今日观点:
关于货币问题,汉文帝与贾谊的见解是对立的:
- 汉文帝觉得放任民间自由铸币可以休养生息
- 贾谊《新书》认为中央政府必须从原料、生产到发行,彻底垄断货币生意
一、货币简史
1、货币是交易的产物
- 货币不是古圣先贤计划出来的东西
- 而是随着交易规模的扩大,自然而然出现的
2、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 随着时间推移,铜钱渐渐在各种货币当中胜出
- 某一数量的货币能换多少东西,全靠约定俗成
- 铜钱的价值并不是“钱”的价值,而是“铜”的价值
- 一两铜钱买一斤大米,意味着一两重的铜换一斤重的米
- 本质上还是以物易物
3、“重如其文”
- 早期铸造铜钱,面额与铜的金属重量相等
- 此时货币即使不统一,关系也不大
- 无论哪国制造、什么形状,只要成色、品质一样,就能通用
- 就算有差异,也能折算使用
4、秦始皇统一度量衡进展缓慢
- 直到秦亡国,民间还有很多地方沿用战国旧币
- 铜币不同于纸币,政府说换就能换
5、汉朝处处与秦朝唱反调
- 秦朝搞专制,汉朝搞封建;
- 秦朝垄断铸币权,汉朝就开放铸币权。
- 民间可自由铸造铜钱。因为铜钱就值铜的钱,铸成什么样子、谁来铸造都无所谓。
二、劣币驱逐良币
1、铸钱的利益
- 汉朝政府发现了铸钱的利益,也加入了钱币铸造
- 政府铸造的钱币,面额与秦朝一样仍为半两,但分量减少了3/4
- 这意味着名与实脱离,铜钱在性质上向着纸币靠拢
- 它比纸币好的地方是:减重3/4,基本等于贬值3/4,不会更多,而纸币贬值起来是没有底线的。
2、上行下效,政府够奸、百姓更贪
- 民间变着法子偷工减料,铜钱越来越轻,导致通货膨胀
- 不过这种通胀和纸币时代的通胀不同,毕竟还有铜本身的价值用以维持
- 刘邦一纸政令:禁止民间铸钱,但诸侯还可以享有铸钱的特权
- 汉文帝放开政策,又允许民间铸钱,这是成就“文景之治”的基本国策之一
3、下有对策、上出政策
汉文帝规定:
- 第一,必须按照国家法定货币的标准来铸钱,由基层官员审核;
- 第二,针对市场上各种减重铜钱,用钱时用天平称重。
4、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 重量不减,成分掺假
- 掺杂廉价金属,先是掺铅,后来掺更便宜的铁
- 最后索性出现铁钱,假的不能再掺假了
5、这段铸币史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的历史
两个全国公认的良币铸造大户:吴王刘濞和汉文帝宠臣邓通
- 如果政府不搞垄断,任其发展,这些良币会不会最终打败劣币,就像后来大钱庄发行的银票那样?
- 很遗憾,历史没有给它们机会。汉景帝邓通的家,灭了以刘濞为首的七国之乱。
三、关于货币发行问题的不同见解
1、汉文帝:放开铸币权挺好
休养生息、无为而治
2、贾谊:放开铸币权是陷阱,而非仁政
《新书》中有《铜布》和《铸钱》两篇文章,反对当时的货币政策。
- 允许民间铸钱不是仁政,而是陷阱
- 铜钱如果真的“重如其文”,铸钱就没大赚头
- 要想赚钱,就必须掺假,掺假越多,赚的越多
- 掺假的诱惑太大,严刑峻法也杜绝不了
- 这种政策是设陷阱,诱使百姓违法
- 太多人去铸钱,种地的人就少了
3、贾谊:禁止民间铸钱会导致通货紧缩
- 如果禁止民间铸钱,钱会变少,币值会增高,钱会更值钱。
- 钱一旦更值钱,铸钱的利润就会更大,会有更多人偷偷铸钱,根本禁止不住。
4、贾谊:铜矿国有化、政府垄断
- 所有麻烦源于民间有铜
- 釜底抽薪之策:把铜变为政府的垄断物资,铜矿国有化。
5、政府垄断的好处
政府可以很方便地用货币来调节经济:,保持经济的平稳有序。
- 通货膨胀时:回收货币
- 通货紧缩时:加大货币投放量
6、政府垄断货币也存在问题
- 君子不比小人强
- 统治者并不比老百姓觉悟高,在暴利的诱惑下一样把持不住
- 统治者一样有刮地皮的冲动
- 市场究竟需要多少货币,没人能算清楚
- 古代交通不便,地区之间差异很大,通讯不发达
- 最终影响货币投放量的是政府的胃口
- 铜钱越造越差,纸币越印越多
7、货币发行的问题,一直争议到今天
- 政府垄断更好?还是民间自由发行更好?没有定论。
- 争议的本质,与其说是经济上的,不如说是政治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