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 | 2019-06-05 《遥远的向日葵地》(读书分享)

2019-06-05  本文已影响0人  作者伍辰

之前做过一个 李娟的《遥远的向日葵地》读书分享,特此整理。

这本书围绕向日葵地,描述了生活细节与生命的感悟,借寻问遥远的向日葵地,实际回答了人生何处是归处以及生命的意义。

语言朴素平实,一如她之前的很有名气的阿勒泰系列散文,散发着粗糙辽阔的美感,又不乏生动幽默。

1.作者


李娟,籍贯四川,1979年出生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999年开始写作。曾在《南方周末》、《文汇报》等开设专栏,多部散文集。

之前读朱天衣的《来世今生》散文集时,里面就有一篇名为《李娟姑娘》的文章。

朱天衣形容李娟:文字清扬,浑然天成到让人好奇,她是如何开始写作的,又为什么要写,她像沙漠中一株突兀的仙人掌,不知从何而来,仿佛自有天地、自有那片沙漠以来,她便存在着,且还自喜自得地开着鲜美的花朵,让看着她的人也跟着欢腾不已。从而说新疆是她的“梦寐之地”,是她“前世的乡愁”,李娟的文字让她的梦境真实起来。

后来十点读书的主播BoBo推荐并阅读过一篇李娟的《我家过去年代的一只猫》。

后来有缘在首都图书馆借来好几本李娟的书,《冬牧场》《我的阿勒泰》《走夜路请放声歌唱》,印象深刻的是《冬牧场》还是一本盲人辅助教材,上面很大的字。

最近读完《阿勒泰的角落》和《遥远的向日葵地》,接下来会读《羊道》三部曲。

2.《遥远的向日葵地》


与其他的阿勒泰系列散文相比较,这部作品生活细节更多,离生活本身更近,描述自己与身边的亲人更多一些,从而多了一些生命的感悟。

在书的最后附带了几张李娟自己拍摄的照片中,有一张最能代表这个本书的所有:风中凌乱的姥姥,相互扶持的妈妈和叔叔,趴着的赛虎,辽阔的天际,未知命运而遥远的向日葵地,还有李娟的影子,这一切的旁观者与记述者。

为什么要喜欢这本散文集?大概主要是因为后记中提到她的耕种梦想吧。

我至今仍有耕种的梦想。但仅仅只是梦想,无法付诸现实。于是我又渴望有一个靠近大地的小院子。哪怕只有两分地,只种着几棵辣椒番茄,几行韭菜,只养着一只猫,两只鸡。只有两间小房,一桌一椅一床,一面锅,一只碗。——那将是比一整个王国还要完整的世界。

可是现实中的我,衣服塞满衣柜,碗筷堆满水池。琐事缠身,烦恼迭起,终日焦灼。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感到还没做好准备,结束每件事情后仍患得患失。我把这一切归结于缺少一小块土地,一段恰当的缘分。可是,追求这一切——仍远远没有做好准备。

在四川,我在童年时代里常常在郊外奔跑玩耍,看着农人侍弄庄稼,长时间重复同一个动作。比如用长柄胶勺把稀释的粪水浇在农作物根部,他给每一株植物均匀地浇一勺。那么多么绿株,一行又一行。那么大一片田野,衬得他无比孤独,无比微弱。但他坚定地持续眼下单调的劳作。我猜他的心一定和千百年前的古人一样平静。

我永远缺乏这样的平静。农田里耕种的农夫,以及前排座从不曾回头张望的男生,永远是我深深羡慕的人。

基本上我认为她几乎是一字不差的描述的我的梦想,就是故土,人一生都在追寻的那个故乡的那片土地,我认为的未来从来不是与一人白首,择一城终老,而是一屋一田足矣。爱情是一个锦上添花的事情,不是必须,但是故土却是每个人的根。不可同日而语。

3.文本赏析


我觉得散文是不好多加解读的,它最精华的部分就是它本身,这才是散文的美与意境。

推荐:

《我》

《孤独》

《我的无知与无能》

4.分享读书、生命的理解


我有时候会想我们为什么要读书?除了获取知识,更多的是拓宽生命的宽度与深度吧。

每个人一生是单程线,没有演员的运气会重复多个生命的悲欢,却可以通过文学与艺术来体验多种生命历程,同时可以自我演绎。一本书有一万种解读,这便是经典存在的意义。每个人从中欣赏到自己的寻求的意义。

读书最感动的瞬间应该就是曾经自己内心遭受的最私密的痛苦,或者快乐,被一个陌生的作者生动的写了出来,直击心坎。我们很平凡,生命体验不同,表达方式也是多样,作者便是用自己的敏感与热忱,用自己智慧写下我们人类共有的永恒的情感。

用作者的心智雕琢生命中的平常为不朽,便是文学的意义吧。

所以无论读书还是生活,都是为了更多的理解生命本身吧。

我看群里很多宝妈,照顾另外一个生命的同时还能让自己加以提升,给自己一个充盈的个人空间,令我这个新婚的人心里很感动也很受鼓励。总觉得面对生活本身,如何掌握它又不被它控制很难,看到大家觉得又多了些信心。很感谢大家,能与大家一起分享是很宝贵的经验,很感恩。

第一次分享,多谢大家的陪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