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游踪

北京“励志堂”:德标青史的状元们

2019-06-14  本文已影响1人  2018栏杆拍遍

                  上接:  北京:千年科举 &励志堂(2)

          本集: 第一部分:“ 才冠群英   德标青史”,介绍历史上著名状元:文天祥、王杰、金甡等事迹。

                         第二部分:“共产党人与科举”,介绍:李大钊、陈独秀、董必武事迹

                         第三部分: “名落孙山   另铸辉煌”,介绍蒲松龄、李时珍、吴承恩等事迹

        下图、这是北京励志堂科举匾额博物馆第一展厅展览的最后部分:  

           第一部分:“ 才冠群英   德标青史”

        宋代爱国状元……文天祥

        文天祥(1226-1283年),原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吉安县)人。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历任刑部郎中,知端州等职。德佑元年正月,闻元军东下,文天祥于赣州组织义军,开赴临安(今杭州、南宋京城),二月底,文天祥于客杜浒等十二人,夜亡入真州,复由海路南下,至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人坚持抗元。景炎二年(1277),进兵江西,收复州县多处。不久为元重兵所败,妻子儿女皆被执,将士牺牲甚众,文天祥只身脱逃,其退广东继续抗元。后因叛徒出卖,同年十二月,于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县)被俘。

        元将张弘范迫其招降张世杰,乃书《过伶仃洋》诗以诉之。末句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次年,押送大都(今北京),囚禁四年,经种种严酷考验,终坚贞不屈,1283年从容就义,时年47岁。

                清廉宰相---状元:王杰

        王杰(1725-1805),字伟人、号惺元。陕西韩城人。乾隆二十六年状元,为清朝开国以来第一名陕西籍状元。官至翰林院修撰,内阁学士、吏部侍郎、左都御史、东阁大学士、太子太保。在为官数十年间,遇事刚正果干,与权臣和珅对抗。嘉庆亲政时为首辅,历事两朝、以忠直得宠。其屡上疏言朝政得失,实为乾嘉两朝栋梁之臣。建议免除兵祸地区钱粮,实行募兵制度,整顿吏治,清理驿站,皆得施行。嘉庆五年(1800年),已七十六岁高龄的王杰,以年老体衰请求解职。嘉庆皇帝下诏挽留,并特许拄杖入朝。三年后,他再一次辞职还乡,临行前还专门上疏,请求解决政治上的腐败问题和通过整顿吏治来堵塞财政上的漏洞。王杰辞职还乡之日,嘉庆皇帝赐给他一把乾隆御用过的手杖和御制诗二首,“道直一身立庙朝,清风两袖返韩城”,以表示尊敬和器重。

               忠孝仁义---乾隆状元: 金甡

        金甡(1702-1782),字雨叔,号海住。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乾隆七年壬戌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金甡会试、殿试连中两元。乾隆九年,任广东乡试主考官。乾隆十二年,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后任江西、山西等乡试主考官。乾隆十九年,任会试同考官。后破格晋升侍讲学士。金甡恭谨诚恳,以忠孝仁义著称乡里。昔母病重,甡为祈求母病痊愈,手抄《华严经》,历时十二年完成,清乾隆四十七年卒。

              张骞---兴业救国的状元

         张骞(1853-1926)字季直,号吝庵,江苏通州人。张骞42岁考中状元,42岁后决心辞官,兴业救国,成了状元中第一个实业家。他不仅创办了大生纱厂,而且大力投资教育,震旦学院(复旦大学前身),南京高等师范、南京海河工程学校等十余所学校都是他创办的。他努力使国家富强,不受外敌侵辱,兴业救国的功绩永垂青史。

             忠谏状元---舒芬     

        舒芬,字国裳,江西进贤人。舒芬学贯诸经,兼通天文、律历,尤其精于《周礼》,学者称其为“梓溪先生”,著有《易问笺》、《周礼定本》等。舒芬(1481-1524年),舒芬十二岁能赋,明正德十二年丁丑科状元,官修撰。当其时,武宗耽于玩乐,数次微行出宫纵情游乐,舒芬皆上书谏阻;武宗欲南巡,芬又与翰林院同僚联名上疏,被罚跪五天,又廷杖三十,贬为福建市舶副提举。世宗时复官,又因“大礼”案而下狱授廷杖。世称“忠孝状元”。

                 第二部分:“共产党人与科举”

李大钊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乐亭县大黑坨村人。少年入私塾,熟读四书经史,1905年清末入新政中开办的永平府中学(秀才身份),两年后考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后于1931年赴日本稻田大学,入政治本科。

       (李大钊手迹“浩渺水东流”诗、下图,李大钊画像:画像右上部对联:“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李大钊题)

 陈独秀

          陈独秀(1879-1942),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原名庆同,字仲甫。早年参加县试,取得秀才资格后屡次参加乡试,名落孙山。1901年以后,三次留学日本。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一大”上,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此后,在中共“二大”、“三大”上均当选中央委员长,在“四大”、“五大”上当选为中央总书记。

 董必武

         董必武(1886-1975),原名董贤琮,又名董用威,字洁畲,今红安人。1903年考取秀才。1905年考入湖北“文普通”学堂,1910年毕业,获清朝学部授予的拔贡学衔。1914年考入日本东京“私立日本大学”学习法律。

第三部分:  “名落孙山   另铸辉煌”

  下图左:蒲松龄

        蒲松龄(1640-1715),山东省淄川县(现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关于“蒲松龄”和淄博“蒲松龄故居”,本博客有专文介绍

        蒲松龄少年时才思敏捷,运笔如风。19岁应童子试,以县、府、院三考皆第一而闻名籍里,有神童之称。虽才华横溢,然不拘行文规矩、八股套路。乡试四次、皆名落孙山。于科场驰逐四十余载,终无斩获。后家道中落,以塾师为业,薪资微薄。虽经历科场之不顺,但自幼一直喜欢奇闻异事的收集,穷一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8卷、491篇,约40余万字。近二十个国家有译文出版,被誉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下图右:吴承恩

        吴承恩(1500-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人。吴承恩小时候勤奋好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少年时代他就因为文才出众而在故乡出了名,受到人们的赏识,但其在往后的科举之路上,却“屡试不第”。嘉靖十年,吴承恩在府学岁考和科考中获得了优异成绩,确取得了秀才资格,后南京应乡试,但名落孙山。三年后,又参加嘉靖十三年秋得乡试,仍然没有考中。两次乡试的失利,再加上父亲的去世,对吴承恩的打击是沉重的。在他看来,考不取举人,不仅付资无由,而且愧对父母,有负先人。虽未能从科举进入仕途,但其所著《西游记》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影响巨大,并且被翻译为日、英、法、德、俄等十来种文字流行于世。《美国大百科全书》认为它是“一部具有丰富内容和光辉思想的神话小说”。《法国大百科全书》说“全书故事的描写充满幽默和风趣,给读者以浓厚的兴味”。

 下图左:李时珍

         李时珍(1518-1593)明代著名医学家,字东壁,晚年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蕲春县)人。

        李时珍其父李言闻,虽精通艺术,并有著作,但不被官绅看重,他希望李时珍能走科举之路,以改变门庭。

        李时珍自幼聪明好学,不负期望,14岁便考中秀才,他也决心由此走上仕途,然而几次乡试都折羽而归。24岁时李时珍决意不再参加科考,专心于自己更热爱的医学。李时珍如果科考顺利,成了进士,也只能成为一名清官,而这部巨著(指《本草纲目》)则不会面世。李时珍除了《本草纲目》外,另有十余部著作《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五脏图论》等传世。

下图右:冯梦龙

         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又字公鱼,子犹,别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吴下词奴、姑苏词奴,南直隶苏州府吴县籍长洲(今苏州)人。

        其少年才华出众,而他的科举道路却十分坎坷。从十七岁考中秀才,历四十年科场拼搏,直到崇祯三年(1630),他五十七岁时,才补为贡生。科场的失意却造就了他在中国文坛上的地位。编纂的三十余种著作得以传世,为我国文化宝库留下了一批不朽的珍宝。其中除世人皆知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外,还有《新列国志》、《增补三遂平妖传》、《智囊》、《古今谭概》、《太平广记钞》、《情史》、《墨憨斋定本传奇》,以及许多解经、记史、采风、修志的著作。

下图:吴敬梓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清代安徽全椒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文学家。其创作的《儒林外史》,通过描写八股制度下众多儒林人士的悲剧性命运,进而展开了一幅封建科举时代的社会风情画,抨击了制度的腐朽和社会的黑暗,使《儒林外史》成为中国古典讽刺小说中的圣品。虽其在文学创作上取得巨大成就,但他在科举之路上却失意终身,在考取秀才之后,乡试屡次不第。22岁时父亲去世,家族内部因为财产和权力而展开了激烈的争斗。经历了这场变故,吴敬梓既无心做官也无意进取功名。安徽巡抚推荐他应“博学宏词”考试,他竟装病不去。直到其去世也仅仅是一个秀才,但科场上的屡试不第、家庭的变故也使他对社会的腐朽有了更深的认识,从一方面也促成了其以后创作出《儒林外史》这样传世的作品。鲁迅先生曾对《儒林外史》有这样的评价“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对其作品进行了高度概括,并被冠以“伟大”二字。

         请看下集:   鲤鱼跳龙门的圣地......北京贡院

原题:(原创) 德标青史的状元们(科举匾额博物馆之3)

2011-03-26 20:16    发表

2014.4.13   阅读 377

2018.12.31    阅读(1515)| 评论(39)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