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是希腊最后一位大哲学家,也是欧洲第一位大生物学家,也是一位伟大的组织家,创立了自己的自然哲学,他会把概念加以分类,并创建理则学或称逻辑学,他除了运用理性,同时也运用他的感官。
他认为理型比所有的自然现象真实,世界是先有“马”的理型,然后才有感官世界里所有的马匹。亚里士多德认为,形式存在于事物中,他不相信自然界之外,有这样一些模子或者形式放在它们所属的架子上。
他认为,真实世界中最高层次的事物乃是那些我们用感官觉察的事物。我们对于自己感官未曾经验过的事物,就不可能有意识。鸡蛋有成为一只鸡的潜能,这并不表示每个鸡蛋都会变成鸡,有的鸡蛋会变成早餐。因此,一件事物的形式不但说明了这件事物的潜能,也说明了它的极限。
亚里士多德所谓的“目的因”的意思是,他认为,自然界种种循环变迁中可能有类似的目的存在。比如天为什么会下雨?原因有三种,质料因,主动因和形式因。
质料因是在空气冷却时湿气(云层)正好在那儿,主动因是湿气冷却,形式因则是水的形式(或天性)就是会降落地面。亚里士多德说,天空下雨的原因是植物和动物需要雨水才能生长,这就是他所谓的目的因。这并不是现代科学思维的本质。
亚里士多德说明人类如何区别世间事物时,强调了形式与质料的区别,比如把事物分门别类。自然界的万物分为两类,一类是石头,水滴或土壤等无生物,没有改变的潜能,只能通过外力改变。另外一种是生物,有潜能改变。当然自然界各类事物中并没有清楚分明的界限。
亚里士多德是一位严谨的逻辑学家,我们在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或证明时必须遵循若干法则。
亚里士多德认为,快乐有三种形式,一种是过着享乐的生活,一种是做一个自由而负责的公民,另一种则是做一个思想家与哲学家。他提倡在人际关系中黄金中庸,人既不能懦弱,也不能太过鲁莽,而要勇敢,既不能吝啬,也不能挥霍,而要慷慨。饮食方面,吃的太少或吃的太多都不好,唯有平衡节制,人才能过着快乐和谐的生活。
亚里士多德主张,人不应该走极端,天生就是政治动物,人如果不生存在社会中,就不算真正的人。他描述了三种良好的政治制度,一种是君主制,一种是贵族政治,一种是民主政治。
最后看看亚里士多德对女性的看法,他倾向于认为,女性在某些方面并不完整。
苏菲听完之后,认为她自己的思想也要整理得有条不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