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美其所美——王崧舟讲语文课怎么上》读书感悟
教了两年低年级,再回到高年级,似乎又摸不着课堂了,每节课上罢都有各种遗憾和不满,不是觉得自己的环节设计、语言表达不尽完美,课显得冗繁;就是觉得学生的课堂反应过于沉闷,没有答出我想要的点上,到底该怎么上好这一堂堂的语文课?于是重又翻书架,拿起21年购置的王崧舟老师的两本书之一——《美其所美-王崧舟讲语文课怎么上》,用了一周时间读完,感受颇多。
在这本书中,王崧舟老师通过分析学情、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处理课堂节奏、改进课堂理答、提升课堂境界这五讲内容,把语文课怎么上讲的清楚明了。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和课堂问题,我重点品悟梳理了书中的第二、三、四讲内容。
书的第二讲主要讲语文老师如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王老师在书中谈到我们的大多数语文课呈现着千课一面,导致我们的课堂慢慢失去了教学吸引力,不仅会让学生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失去兴趣,也会让我们自身产生职业倦怠。想想自己的课堂环节的确如王老师所说的常规的程序化教学,缺乏创新,开课都是导入课题、字词检测,时间一久,学生摸着规律了,感觉不到新意,自然学习积极性不高,进而也影响自我的上课情绪和效果。那么如何改进呢?王老师书说的需要“陌生化课堂教学”这把钥匙去打开,即可从文本解读上教学线索上、创造陌生化,也可以从教学结构、教学方式上创造陌生化,让某个环节异乎寻常,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对我们的课堂充满期待,增强课堂吸引力。后来在上《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在由五年级所学课文《黄继光》及抗美援朝的图文资料导入后,我把课文的最后一句“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天——1952年10月12日”用黑底白字PPT出示出来,一方面给学生造成强烈的视觉冲突他,另一方面发问“这一天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为什么永远忘不了这一天?”引发学生思考,进而到文中去寻找答案,那节课上的特别顺,学生积极性的确比平时高很多。还有书中提到的课堂结构、教学方式陌生化,我们也可以稍加改变常态操作,就会给学生带来新的学习积极性,如一般学习生字词在初读之后,根据生字的多少难易和文本内容,有时我们也可以放后面,课文学完了再读记检测,以往的抄写后再默写,也可以变成三分钟记忆力挑战,书空记忆然后默写,有错了只写出错的,学生会特别操心,积极性很高,识记书写效果不错。
书的第三章讲了语文老师如何处理课堂节奏。说实话,课堂节奏一般我们都很少关注,课堂怎么设计、有几个环节、怎么进行,似乎都是围绕目标去进行的,但往往讲着讲着上着上着,似乎就变成了为完成教学任务凭着感觉而去。结果有的课就越上越没劲,或者原本是一课时两课时完成的,却上成了三课时四课时,我们却还要怪孩子们不专注、不配合、理解力不行,看完书才发现实际上是我们的课堂不注重节奏,或者根本就没有节奏,所以缺乏影响力和吸引力。那么如何处理课堂节奏?王老师给我们讲出了动静相生、收放有序、曲直相应、起伏有致、点面相成、张弛有度六个策略。就拿动静相生来说,一节课既要有朗朗书声、有热烈交流讨论和表达,有老师的讲解提问,还要有默读、思考、勾画、书写等,这样有动有静,动静相生,才能让学生在心理和情绪上张弛有度,效果更好。
再说我个人亟需改进的“课堂理答”。“理答”这个词我觉得很值得探究。书中说道:课堂理答包括三个环节:倾听、理解和应答,理解是理答的核心。就是我们要通过倾听来理解学生在课堂上为什么会这么想、为什么会这么说、为什么在课堂上会是这样一种状态,进而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出回应,或点拨,或引导,或鼓励,或质疑。其实这里的理答即为我们常说的有针对性的相对规范艺术的课堂评价,不能是简单的对错或是棒极了之类。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如“你是第一个举手的,我要为你点赞”,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行“这么长的一段话,你不但没读错一次地方,还读的抑扬顿挫充满感情。可见基本功非常扎实”,还可以针对学生的情感体验、学习上的动态变化等进行理答。好的课堂理答,可以实现师生的生命互动,可以对学生进行心灵的抚慰和智慧的启迪,可以使学生获得生命的赏识。由此也可以思考到我们自己的课堂师生互动不好、学生沉闷的原因,除去问题难度大不说,很可能就是老师自身的理答存在问题,或简单笼统没有针对性,或是没有给予学生一定的理解和尊重,或不能对学生产生激励性的、启迪性的影响等,学生没有获得课堂上回答问题的参与感、愉悦感、价值感,久而久之便不愿意回答问题。这点于我,正在一点点努力改变,学生回答时,我或是微笑着用眼神注视着倾听,或者走近他身旁倾听,倾听后即时给予有针对性的回应,或肯定,或引导,或激励,或帮助,那么便会有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以上是我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思考较多,且在尝试改变自我课堂教学的三个方面。
好书如灯塔,如良师,指引我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书中的内容、方法策略讲的细致生动,还需要反复不断的细细琢磨,在实践中探索应用,我将还会翻阅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