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Ⅱ随笔

随思Ⅱ 我思故我在?!

2020-01-15  本文已影响0人  一便士的月光

没有自己思想的人,也许从某个时候就已经是死了,只是到了肉体死去的时候再去埋葬而已。

01

闺蜜聊天谈起小Y,为什么渐行渐远?日常活动叫她吧,心里总有些不情不愿;不叫吧,ta一定会不开心,令我们心存顾虑……

人与人之间维系着我们情感的到底是什么? 爹语录中的这句话,目前是我最喜欢的:

维系任何一种关系的本质,都是满足对方的需要。事业上的帮助是需要,至暗时刻的依靠是需要,分享一小块悲伤的情绪是需要,一起走很远的路去看马上消失的夕阳都是需要。一起经历风雪,温暖,成长,平淡……

“需要我们的时候找我们,不需要的时候人都没……” “谈恋爱的时候眼中心中只有男人,我们只是ta自身需要时刻的那个人……” “我们说的一些点ta根本get不到,仍旧说的是自己的东西……”  “聊天的内容永远是自己的那些家长里短,说句难听的,有点肤浅……”

言谈中也颇为一针见血赤裸裸了,也许,长久的友谊应该是:满足对方的需求+精神的平等交流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几年前在一本书上,看到过一个“30岁女人定律”,大致意思讲的是30岁是女人的一道分水岭,成长的女人历久弥香;不成长的女人,只不过是岁月的流逝罢了。这就是近期对我触动特别大的一句话:没有自己思想的人,也许从某个时候就已经是死了,只是到了肉体死去的时候再去埋葬而已。

虽不像笛卡尔所主张“我思故我在”这般文艺深奥,充满哲学味儿,却也是颇接地气说的酸辣入味,爽!

想起另一个朋友MY,心中一直对ta心存愧疚,高中时期的我们好到每天黏在一起,一刻都不能分割,为我洗衣服、为我打饭打菜、为我做了很多很多的事情……同在一个城市,以为我们会一辈子走下去,现实很残酷,从大学到毕业还联系比较紧密。工作后,慢慢地,就变了……变得没有了话题、变得想说什么又不知道说什么。

当精神层面出现差异后,情感很难维系,聊天的内容局限在各自的家长里短、局限于曾经共同的一些回忆罢了。走着走着就散了,回忆都淡了……MY主动会约我吃饭或者相聚,我却再也提不起什么劲,心存愧疚却也不想勉强自己。各种同学聚会,于我都是负担,高冷难琢磨的形象不小心建立了起来,曾经在人际关系出问题的时候也会陷入深刻的自我怀疑,随着年纪渐长,也看淡了……

小孩子才问你为什么不理我了,是不是不喜欢我了,成年人都是默契地相互疏远。

与其花心思在各种人际关系上“折腾”,不如静观自我闭门修炼。人生么,知己一二足矣!

02

近日好奇宝宝又上线,上周与师父朋友聊天中猛然发现,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看待问题的角度是如此的南辕北辙……师父总是跟我说,用辩证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小孩子才分对错,成人世界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不同角度不同维度而已,这就是包容的学习,各种环境中的学习。

很好奇,40岁50岁60岁……到底都在怎么思考人生呢?

忍不住“采访”了50+的师父和80+的舅公:

舅公:

“就我而言,30岁-40求知欲特强,什么都想学。40岁-50岁家庭负担,事业稍成。属于稳步发展時期。50岁以后较多的考虑筹划退休该怎么生活的问题。对我而言,一生平平淡淡,没什么大起大落。其他人可能就不一样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有各种不同的想法出现,很正常。只要明確自己人生的目的,坚持走下去,未必考虑太多。”

师父(通话内容稍作整理):

“30岁都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40岁因37岁后工作岗位的转型(教研员)开始更多思考教育;50岁处于功成名就(正高 特级等)更多考虑格局,对教育的理解,人的发展;60岁思考“做一个幸福的人”,自身积极向上有追求有理想,让学生要学习幸福为未来的幸福人生奠基……”

特别有意思,以史明鉴、以古悟今;同理,以人可以悟已……

“没有自己思想的人,也许从某个时候就已经是死了,只是到了肉体死去的时候再去埋葬而已。”做一个勤于学习、勤加思考的人,虽达不到“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境界,却也可以使自己的人生不断变得丰盈!

平庸这东西犹如白衬衣上的污痕,一旦染上便永远洗不掉,无可挽回。

      ——《舞!舞!舞!》 村上春树

某日归途

                                            小星 

                                      2020.1.15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