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风流

两个业余文学家的盛会

2018-03-08  本文已影响127人  闲淡山人

@所有人

今日主题——用文字记录生活

一个万荣人

一个芮城人

一个文科

一个理科

一个以数字为伍

一个以元素符号相伴

职业严谨不枯燥

文字抒怀有乐趣

两个业余喜欢写字的人~郭向云,李小丽

两个业余写手

联袂出场

一起说说业余码字的那些事

@郭向云 @李小丽,欢迎你们二人台[玫瑰][玫瑰][玫瑰][咖啡][咖啡][咖啡][强][强][强]

        昨天晚上接到群主分配的任务,推脱不掉也不能推脱,年级大群自成立以来,我白吃白喝的好多次。于情于理都应该为年级群的繁荣做点贡献。下面呢,先回忆几张照片吧,都是同学聚会的照片,每张照片的前台或者幕后都有我。

郭教授与北京几位同学聚会 郭教授在深圳与同学聚会 郭教授在广州东莞 任巧珍与太原同学聚会 美女作家李国莉家宴 高慧娟到太原与同学聚会 刘鸿同学从西安到太原 168同学欢迎孙常杰归国

        享受了这么多次免费的晚餐,说什么也不好意思拒绝美女的邀请,为同学们做点事情。所以李丽跟我说的时候呢,我假装客气几句就应承下来。为什么呢,首先呢我要谦虚一下,其次呢我也不能拒绝。下次群主要邀请到谁的时候呢,都要向我学习,不能拒绝。

两个业余文学家的盛会 两个业余文学家的盛会

        说到文字情节了,我有,你有,任何人都有。不仅现代人有,古代人也有。一百八十万年前,在黄河最大的拐弯处,芮城县风陵渡附近,当然了芮城也属于运城万荣的远郊区(同学们说笑话称,各地都是万荣的郊区,教授此处也幽默一下),西侯度人就燃起了人类文明的第一堆篝火。

        从此之后星星之火就燎原到大河上下,长城南北,甚至远到欧美。有了火以后人就可以品尝到美味的烤肉,不至于在寒冷的长夜中,坐等黎明的到来,我们可以想像一下远古的时候,人们如何熬过寒冷的长夜。洞穴里男男女女们围坐在篝火旁唱歌,跳舞,诉说白天甚至更远以前发生过的有趣的事情。

        热闹中啊,总有一些人,他们不善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情。或者说他们抢不上话头,引不起大家的关注。

        他们会干什么呢,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我想他们会静静的看着篝火在燃烧,在飞舞的火苗中想象明天的美好。他们想起来曾经的美好时光,脸上也会浮现出会心的微笑。

        也许他们会捡起一块烧过的木头,悄悄地离开热闹的人群,在潮湿的岩壁上留下他们逝去的美好。

法国岩画

        在法国南部的拉斯考克斯洞穴里至今还留有一万五千年前,人们用木炭做的画作。法国是一个充满浪漫的国度,我第一次去法国是1999年呆了一年。第二次是2006年,呆了六个月。最近一次是2014年,下面给大家看一下2014年的一张照片吧。

郭教授2014年在法国巴黎

        同一时期。生活在我国贺兰山一带的古代原始人呢,也在岩石上留下了他们生活的印记。

郭教授在贺兰山

        这些岩石上的印迹,就是古人对他们日常生活和美好希望的原始记录。

贺兰山岩画

        我说了这么多呢,实际上就是想说,无论什么年代,什么样的人,都有自己的文字情节。不是李作家才有,也不是郭科学家才有。

        其实我是怎么喜欢上写点文字的,可能要从小学时候就开始了,小时候喜欢看小人书,大概三年级的时候呢,看了高玉宝,就是写《半夜鸡叫》的。

《美丽圣天湖》郭向云

      当时呀,家里能找到的书呢,我几乎都看了。主要是我父亲上中学时的课本,还有一本很薄的书叫《将相和》,就是写廉颇和蔺相如的是从我老爷爷那儿看到的。就是我爷爷的爸爸。反正小学没毕业的时候呢,我已经读完了竖版的《水浒全传》。在和小伙伴们一起挖猪草的时候呢,就给他们讲武松的故事。从偶遇宋江,景阳冈打虎,血溅飞云浦,到桃花山落草,要分好多次才能讲完了。听我讲的人哪,有的比我大五六岁呢。

《美丽家乡-大禹渡》郭向云

      我父亲在课本的空白处呢,经常会抄写古诗,我读了以后呢,特别喜欢,就把它们都背下来了。那时候呢记忆力都好,背一首诗词很快,而且不会忘记。背的多了自然就能理解古诗中所描写的那种意境。就有那或浓或淡的感情隐藏于一个特别的景色中,不仅深重,而且让人回味无穷,因此呢,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呢,我就开始喜欢古诗了。

        考初中那年了,正好县里把我们公社的高中降为初中了。于是呢全公社统一考试,统一录取。我当时呢是全公社的第一名进的初中,当然就成了班长,实际上我小学也一直在当班长。

        初中的同班同学中,还有一个叫纪卫东他也是我们康中同学。我们初中呢,虽然是重点中学可是离家很远,大约要走八公里,全靠两条腿走着上学。我记得前阵子群里还讨论谁上学走路走得远,当时好像上初中的时候没有人比我走得更远。

        我们村的就有一个初中,为什么我能坚持到那么远的地方去上学,我觉得一个原因就是能看到好多书。因为学习成绩好了,经常去老师办公室,如果老师办公室里有小说的话就直接拿走看了,也不用跟老师说。

        前一阵子焕萍号召大家讲学的时候呢,我没敢答应,为什么呢,因为我初中上课的时候来几乎没怎么听讲课。老师在上面讲课我在下面低头看小说,像《三国演义》啊,《西游记》,《说岳全传》这些书我都是在一个星期之内读完的,所以必须上课下课时间全用上看小说才行。

      那时候呢,男生全部睡在一个窑洞里,大通铺。每天晚上,我都要给大家讲一段小说,就像评书联播似的,讲的时候还得要有声有色,大家才爱听。大家听我讲完小说才会去睡觉。

两个业余文学家的盛会

      那时候呢,因为读古典小说比较多,所以呢,经常学习小说中人物的样子。比如,我和纪卫东等五个男生,在一个风高月黑的晚上,跑到外面一块空地上撮土为香,磕头盟誓,结拜为生死的兄弟。

        刚才讲过我小时候就喜欢古诗,初中时候有意背的古诗多了,当诗人似乎就成了我人生的理想。尤其是想做一个像李白那样“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的诗人。

两个业余文学家的盛会

        芮城和平陆的山沟特别多,我们学校附近就有一个沟里有很多梨树。正好初中也有一两个兴趣相同的同学。于是呢,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一起跑到沟里躺在梨树下,任凭春风拂面,残花满身。那种环境下我写了不少诗,当时呢,也不懂得平仄,只知道押韵和对仗,可惜的是现在都找不到了。

    《转战光催化》郭向云

        初中生活除了在烈日下或者寒夜里走路上学比较辛苦有印象以外,对学习如何辛苦是毫无印象,中考报志愿的时候,本来也想报中专给家里减轻点负担,但是父亲很坚决地让我报康中。结果呢,我就成了我们初中有史以来第一个考上康中的学生。

        上了康中以后呢,我很快就发现了一个宝库,原来啊,学校里还有个图书馆。于是呢,绝不能让借书证闲着,一本接一本的看小说。

康杰中学图书馆 康杰堂小院里的图书馆

        高一刚开始的时候呢,我们宿舍在大礼堂里。我记得当时还在宿舍里,晚上也讲过一段小说联播,也是在晚上。有个夏县的同学好像叫秦建中经常缠着我讲,后来他好像学文科去了。

        后面的一段故事呢,国莉曾经讲过,我就不说了,到高二分班的时候呢,我很想学文科,但是父亲不同意。我在学校里比较活跃,但是在家里却没有一点反抗精神,只好读了理科。

        考大学的时候呢,也是因为文科才报的北大,当时呢只有敢不敢报北大的犹豫,从来没有为选择北大还是清华犹豫过,因为我喜欢文科。上了大学以后呢,爱读小说的习惯仍然没有改。这时候呢,我已经意识到自己以后不会再回到农村去。也不可能过像父辈一样的生活了,而这一切对我和生我养我的村里的乡亲们来说呢都是新奇的,我觉得应该把这一切记录下来,也是从那时候起,我就开始断断续续写日记,开始了我的文字情节。

《不喜欢计算机的学生》郭向云

      刚开始写日记的时候呢,觉得每天平平淡淡没什么可写的。养成习惯以后呢,生活仍然是平平常常。可是下笔的时候呢,就觉得有写不完的事情。

        由于有一本一本的日记,记录着十九岁以后的生活。所以呢,十九岁以后的事,生活中所发生的所有的重要的事情都可以找到当时的感觉。如果要写点过去的事情的话也不需要再绞尽脑汁的去想了,这就是我今天讲的我的文字情节吧,下面请李小丽作家开始讲吧。谢谢大家。

两个业余文学家的盛会

      我先说说小时候习惯的形成吧。这个对我一生影响很大。我小的时候大概是小学三年级吧,我就开始读长篇小说。读长篇小说的原因是,我二哥特别喜欢看小说,他经常从不知道村里谁家借到一些好的小说,包括《林海雪原》等。经常是他趁着他不在的时候我偷偷地拿起来看。反正也没啥选择,逮住什么看什么。我记得还有一本小说是写新疆的。我忘了名字了,好像是塔里木河边还是什么,但一直没有找到原文,很遗憾。包括周而复写的《上海的早晨》也是小学的时候看的。

两个业余文学家的盛会 两个业余文学家的盛会

        看小说最大的好处,是我比同龄的孩子认得字多,会用的词汇也比较多。我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们村里头来了一个数学老师张老师,我在好多文章里头写过他,张老师给他儿子订了一本少年文艺,每一次来了以后他会让我先看。这个应该算是我最早的关于文学的启蒙教育吧。之所以说这个呢,我觉得对我未来的生活影响最大的,其实就是小时候养成的这种阅读习惯。

        到初中以后,我又碰见三位很好的语文老师。那个时候他们在黑板上抄一些好的文章,让我们大家抄在本本上,也包括纪宇的《风流歌》等,我到现在还记得开头:

        风流哟风流什么是风流

        我心中的情思像三月的绿柳

        风流哟风流谁不爱风流

        我思索的果实像仲秋的石榴

        在那个时候遇到一些好老师,他们在课余给我们读报纸讲一些故事或者是摘抄一些好词好句好段落,确实是受益匪浅。也就是从那个时候我养成了遇到一些好的词句,自己会写的日记本上,或者是遇到一些不认识的字就必须查字典,查不到,自己就难受得不行。这个也算是习惯的形成吧。

  《女王陛下最爱花》李小丽

        所以到现在呢,我还保存着高中和大学时期大约有十多本日记吧,工作以后还记录过一年左右,后来慢慢的停止记录。

        演员们喜欢说,在塑造角色中间又过了另一种人生,其实看小说呢,我们看到的也是另外一个天地。青少年时期形成的习惯会伴随人的一生。

        阴差阳错的我学了金融,那个时候金融专业是文科招生,因为要学高等数学等等,实际上功课应该是在文科中间比较重的。上大学的时候我的第一志愿其实是编辑专业,我那时候有一个简单的想法,当了编辑可以更好的,或者更方便的看书。

        看书可以排遣学习的苦闷或者是学习的枯燥。就跟我上班以后在工作之余还坚持写一些东西,也是排遣,给情绪一个出口。实际上自觉不自觉地就形成了一种自己惯有的逻辑思维或者是看世界的角度。这个我觉得受益终生。

        因为在银行里我一直是从事会计财务工作,现在是给客户搞现金管理服务。所有的工作,不可避免地都会要有一些方案总结报告,这时候一个人的文字功底很起作用。

        不论搞财务分析,还是参加总行搞的全国建行会计征文大赛,我的文字积累都得到了发挥。以前工作之余也喜欢写一些专业文章,也帮助别人写过,因为高级职称要用[坏笑]。有人说干一行爱一行;也有人说干啥伤啥 。我这两年体会的是后者。

      下班之后再也不想提跟数字有关的事,彻底转为文字。数字文字都有字,就算正在寻求打通两字之间的通道吧。

        有微信以前,我曾经有一个博客,实际上是咱们那一级四位同学,牛卫东、任晓红、马朝阳、我,我们有一个博客叫~三人行8898,我们各自写了不少文章。感兴趣的可以网上看看。他们三位都是学中文的啊,要论写作,他们比我强很多。我这算是跨界吧,用现在流行的话说。

找到一本以前获奖的文集
两个业余文学家的盛会 两个业余文学家的盛会 两个业余文学家的盛会

        这个是我加入金融作协以后在金融文学上发表的那篇《父亲的力量》。

两个业余文学家的盛会

        这个是在天津今晚报上发表的那篇《老乡》。也算是给同学们汇报一下,写字以来的成果。

两个业余文学家的盛会 两个业余文学家的盛会 两个业余文学家的盛会 两个业余文学家的盛会 两个业余文学家的盛会 两个业余文学家的盛会 两个业余文学家的盛会

两个业余文学家的盛会

        我写作的目的呢,主要是想照我们科研过程中呢记录下来,不要让人觉得科学家或者从事科学研究呢,就是多么神秘的事情。平时大家的印象中呢,因为从事高深的科学研究啊,都是在一尘不染的实验室中,穿着白大褂,戴着厚厚的眼镜。按照实验方案精心设计的实验。一步一步的去做,最后都得到了相应的结果,实际上呢完全不是这样。

        我也是看见了李力的公众号以后呢,前几天刚申请了一个。实际上呢,冷清的生活呢,确实平平淡淡就行,李小丽刚才说的一个一个小小的细节,但是你用一根线把这些细节都穿起来以后呢,你会她觉得他们也会比较荡起伏也会呢,形成一个很美的故事。

        我写作呢也没有自己主动投过一次稿。有一部分发表在博客上,有发表在qq空间,还有一部分呢没有发表,都是平常什么时候想起来,什么时候就写。由于喜欢写作呢,所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断断续续地记录下来了,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呢,等你回头再去看这些记录的时候呢,你会发现原来我过去的生活也不是那么平平淡淡,也有一些小小的浪花。

        所以呢我也劝大家如果可能拿起手中的笔把自己的生活记录下来,点点滴滴。也许刚开始的时候写不出多少东西来。明天把日记事件很大的苦恼。但是如果坚持一段时间以后呢,你会发现每天可喜可记得东西越来越多。

两个业余文学家的盛会

        今天呢,我就跟教授,我们俩人结合起来给大家讲一讲这些,完全是一个外行吧,在写作方面。等国莉忙完这阵子以后,可以给大家真正的讲一讲写作,因为她是专业的作家。

两个业余文学家的盛会 两个业余文学家的盛会 两个业余文学家的盛会 两个业余文学家的盛会 两个业余文学家的盛会 两个业余文学家的盛会 两个业余文学家的盛会 两个业余文学家的盛会 两个业余文学家的盛会 两个业余文学家的盛会 两个业余文学家的盛会 两个业余文学家的盛会 两个业余文学家的盛会 两个业余文学家的盛会 两个业余文学家的盛会 两个业余文学家的盛会 两个业余文学家的盛会 两个业余文学家的盛会 两个业余文学家的盛会 两个业余文学家的盛会 两个业余文学家的盛会 两个业余文学家的盛会 两个业余文学家的盛会 两个业余文学家的盛会 两个业余文学家的盛会 两个业余文学家的盛会 两个业余文学家的盛会 两个业余文学家的盛会 两个业余文学家的盛会 两个业余文学家的盛会 两个业余文学家的盛会 两个业余文学家的盛会 两个业余文学家的盛会 两个业余文学家的盛会 两个业余文学家的盛会 两个业余文学家的盛会 两个业余文学家的盛会 两个业余文学家的盛会 相识30年纪念

----2016年大学同学相识30年母校重聚

当年一阵热,报考计算机, 86 相识华工园,从此你我结缘;

毕业进机关,结婚又生子,太原 8 年弹指间,大家各自忙转;

下海浪潮起,热血投其中, 3 年远赴新加坡,重拾软件专业;

北京  15  载,专心  ERP ,  国企民企信息化,从此只能是她。

同学情谊长,聚会如家常,每每相聚心激动,见面竟无陌生?

叱咤风云人,默默耕耘者,风景处处是美好,但愿人人精彩;

当年稚嫩生,而今踌躇志,健康平安每个人,心中满是祝福;

今日重相聚,世界各地来,  86、16、30  年,人生能有几回!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