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泰山之背
戊戌年 丁巳月 己未日 晴雾
图片原创、版权保护凌晨五点日出,前一天晚上定的闹钟是四点。然而三点半就醒了,望着外面雾蒙蒙、黑漆漆的夜发呆
一直等闹钟响起,同行者起床洗漱准备完毕,本蛙才懒懒地起身
裹了外套,开门走出,走廊里寂静无人。出了旅馆,遇到三两个游人从旅店旁边的石阶下。跟着他们往天街方向走,越来越觉得人声热闹,看到前方的门洞里灯光闪烁,好像有很多人。出了门洞,只见天街上全是人,熙熙攘攘,人头攒动,比昨日白天还拥挤热闹
雾气如海浪一般在人群头顶上流动,湿寒侵肤。几乎所有的人都裹着厚厚的绿色军大衣,浩浩荡荡,顺着悬崖边的道路,和笔直陡峭的石阶往观日出的山头缓慢前行,好似暗夜行军,光影闪烁,又如百鬼夜行
好不容易挤了个视野开阔的位置,一眼望去只是天地一片的雾。心中顿时凉了半截
早听说,泰山即使是晴天,十有八九也是晨起有雾,有缘见到日出的机会是非常少的
在雾和冷中战栗了半个多小时,天色已经大亮。人们既想离去又不甘心,有的人走出好远,听到别人大喊一声“出来了!”便又匆匆跑回来,可是大衣臃肿,费力笨重,动作十分滑稽。等发现上当,一跺脚,才决然地离开
到六点,确定看不见日出了,悻悻而归
早餐是浓浓的玉米糊糊,下泰山时取道桃花源,林深不见水,但闻涧响。落石半坡,哀鸟一枚
由于前一天爬山,腿脚酸累,下山时自创“卓别林下山步法”,开了外八字,别开双膝,拄着拐杖,一摇一摆地下石阶——丑了点,好在这条路没多少人走——与“侧身下山步法”交替使用,膝盖倒没想象中的乏。加之尽量挑选骡马踩过的土石路——戏称“马路”,比起石阶路相对平缓柔软多了,体力更是节省不少,如若沿着南天门下山,估计便没这么轻松
一路上时不时地能见到田圃院犬,吊丝的绿背白肚虫从松树上垂下,在阳光下辉辉发光,还遇到了两队运货物上山的骡马。给人一种仿佛不是来到了五岳之尊的泰山,更像是进了某乡下野村的后山头。仔细想想,泰山实际上也只是普通的地理特征,论秀美不过五岳之外的黄山,海拔比它高的也大有所在
所以名盛,应归功于文人墨客对其的赋意。其它近些年来突然崛起的风景区,用的就是这种方法,只是更加过分,强行拉了古人为其壮名,真的到那边一看,只会失望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