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去成就那个最好的独一无二的自己
Grace晓辉老师
美国Grace蒙特梭利学院创始人 AMS国际培训师 优质育儿领域创作者
01
孩子很容易依赖帮助他的人。
越依赖的孩子,越是容易服从成人的无关紧要的命令,宁愿因此而放弃自己正在进行的活动。
于是,成人就会发现,自己很容易把意愿强加在已经驯服的孩子身上。
其实这样的孩子,往往已经丧失了对周围环境的兴趣和好奇心,对任何事情都漠不关心。
在别人眼中,他们会被看成是迟钝的或懒惰的。
实际上,这是他们创造性能力衰退的外在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是关闭的,甚至已经冷漠。
没有一个孩子天生是迟钝和懒惰的,只有失去了自己的人,才会冷漠、失去活力和动力。
而这一切,只源于在他自我塑造的过程中,别人对他的干扰打断,以及把意愿强加于他身上,让他的自我变得残缺不全。
慢慢地,他的思想将随着身体一起变得迟钝,浑浑噩噩,把自己的幸福和命运的主控权交给了他人,交给外部世界,失去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方向。
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如果听不到自己内心的真实声音,丢失了自我,一旦面对人生的十字路口,就会感到很迷茫,很容易走上岔路和弯路。
02
现在的不少成人在教育孩子上很容易焦虑,甚至痛苦。
其实,所有痛苦的来源都是因为我们试图去改变事物的本来面貌而引起的。
总觉得孩子令我们失望,离我们的期待越来越远,通常是因为我们对他的期待错了。
我们很容易把自己的意愿嫁接到孩子身上,然后试图按我们的想法和方式去控制他们。
我们忘了,我们是我们,孩子是孩子,我们和孩子是两个不同的独立个体。
一个对自己无法满意的大人,是无法对孩子满意的。
因为他不能接受真实的现实。甚至想通过塑造另一个完美无缺的人,来代替那个充满遗憾的自我。
这个不幸的替代品,就是我们的孩子。我们把他当成理想自己的化身了。
所以我们格外关注他不尽如我们所愿的地方,不断地对他进行"纠错",让他更加符合我们的期望。
孩子其实是照亮我们的另一面镜子。我们不接纳他,其实是不接纳自己。
一个正常健康独立的孩子是不会刻意去迎合我们的,他生活的方式只凭直觉。当我们的要求与他的天性冲突时他就会表现出对抗。
这种对抗在我们眼中就成了"不懂事",总想要去给他"纠错"。
孩子的问题恰恰反映了我们看不到的自身问题,它在提醒我们正视自己的问题。
03
我们的人生地图,至少要通过三组关系来定位。一是与自己的关系,二是与他人的关系,三是与世界的关系。
只有处理好这三种关系,才能很好地处理好亲子关系。
如果与自己相处不好,很容易产生自我否定,就会格外想要一个让自己满意的孩子。
一旦有了这样的念头,往往就很容易把关注点放在孩子与自己期待的差距上,开始对孩子挑剔、吹毛求疵。
与他人相处不好,就会失去对人的信任和安全感。
反映在亲子关系上,会对孩子处处不放心,守在身边紧紧监督;对他处处保护,甚至代替他做事,事无巨细地替他做决定。
与世界相处不好,就会拒绝变化,不能很好地跟上时代、适应社会,处处充满挫败感,然后心生出种种抱怨。
这样的状态,当然无法处理好亲子关系。
04
父母要做的第一步,是学会接纳自己。接纳自己的人,才不会苛责孩子。
所有人类都是在不断面对自己的缺陷并征服自己的过程中成长并强大起来的。
我们是人,就意味着不完美,这就是人性。接纳自己,打开自己,是为了强大自己。有了强大的内心力量,才能给孩子精神滋养。
如果连自己都不能接纳,看别人自然不顺眼,容易钻牛角尖。孩子的缺点就会被无限放大。
所以,先从自己做起。处理好跟自己的关系,进而处理好与周边他人以及世界的链接。
面对压力我们很难做客观冷静。紧张时,我们就会有情绪过激反应;焦虑时,会对孩子过度保护。
我们会在孩子身上"代入"或"代出"。
感到筋疲力尽时,请关注自己的处境与需求,不要总想着"我哪里出错了?""我为什么不能应付这些?"
而是问自己:我要做什么、需要什么样的支持? 然后将这样的方式代入到孩子身上,才会把关注点放到他的真正需求上,而不是放在我们对他的期待和焦虑中。
05
与过去相比,我们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的情感调节系统却还没有足够的时间进化到相应程度。
如果我们时刻担忧自己的孩子,我们的威胁系统就非常容易被激发。
而父母的最糟糕时刻,往往就是由于我们自己感受到"威胁"或觉得孩子受到"威胁"而进行自动反应的时刻。
如今大部分令我们感到威胁的触发情境都是社会性威胁,如孩子被同伴排斥、我们在工作错失好的发展机会等,我们才感到了威胁。
而不是被碰伤、饥饿、受冻等物理生存的威胁。
所以,时代变了,亲子关系也会跟着变,而不是继续沿用以前的经验和方式。这首先就要从意识上去调整自己的状态。
我们需要融入时代,了解孩子,尊重他们的成长规律,而不要用自己节奏去控制他们。
父母的过度控制和期待,会让孩子处在不是自己满足自己需要的动力驱动中,而是被他人的期望所驱动,失去了为自己活着的动力。
教育不是给孩子纠错的过程,而是帮助他完成人格塑造。
在孩子0-6岁的自我塑造关键期,大人如果对他干预过多,没有足够的独立空间和完整感的体验,他的人格发展就会紊乱,内心就无处安放。
如果他外向,他就会停不下来,到处折腾;如果他内向胆小,可能会小心翼翼地讨好着周围的人。
如果一个人被他人过度期望、过度干涉,他就会变成他人期望的奴隶,他活着的目标,只是为了满足这样的期望。
他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一个人能够承担责任的基本前提,就是他有充分的自我塑造和自我教育空间。
要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他才会去思考自己的命运,做那个真正适合的自己。
这样的状态下,他才能真正激发出自己潜在的能量,并将实现自己目标的要求内化成对自己的要求,去成就那个最好的独一无二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