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工作可以干好,老婆怎么哄好
前不久,原国防部发言人杨宇军大校退役了。关于退役,杨宇军这样回应:如今家庭更需要我,经过慎重思考,确实很难做到家庭事业两头兼顾,最终决定拿出更多时间陪伴家人。
这句话戳中了很多军人的泪腺,军人职业的特殊性,让他们很难照顾到家庭。往往谈起工作,唾沫横飞,说到家庭,满脸苦涩。
每年转业,总有一些年纪轻、冲劲足、能力强的干部提出申请,在大家一片“可惜”声中,他们只说了一句话就让大家再也闭口不言:“只是为了回家过几年正常人的生活!”“不是工作和钱的事儿!”调侃的话语、涩涩的微笑说出了多少基层官兵的辛酸与无奈。
有调查显示,全国离婚率最高的职业之一是军人。军恋时苦,结了婚还是一样的难。上网一搜军恋,报道出来的故事哪个不是一把鼻涕一把泪,有的跑了几千里才见一面,有的几年才见两三次,还有的兵哥兵嫂刚结婚假都没休完就召回部队。
就算随军在一起了,也是周末恋人,有时候军人因为任务回不了家,同样个把月见不着面,跟异地没什么区别。
知道一个边防干部,他和他妻子的感情也是属于苦苦支撑的那种,不但是边防苦、偏远,而且有的时候工作还要调动。他妻子是一名医务工作者 两个人工作都很繁忙,可是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和教育,加上距离的问题,他们的婚姻也是摇摇欲坠,他说不管结局如何,她总归是孩子的母亲,唉。
军恋感人吗?感人
难吗?真难。
组织教育我们,工作要干好,老婆也要哄好。
可是老婆要怎么才能哄好?哪个女人不需要陪伴呢?有个军嫂对他丈夫发牢骚,你每次就知道讲道理,别把部队的教育手段用在她身上,不好使,你总之是不能陪在身边,说的话也只是千方百计地哄人,到头来问题还是靠她自己一个人解决。
陪伴不了,再怎么哄都是纸上谈兵,干工作一大把有思路,哄老婆怎么都没底气啊。
当然,有的姑娘好“哄”,因为她们甘愿理解付出。军人不易,军嫂更伟大,我听说过有个军嫂,她从兰州嫁到库尔勒,她说,我没有太大要求,只是他们太苦了,我只求能陪在他身边,给忙了一天的他们晚上做一顿可口的饭菜。我听得潸然泪下。
有的姑娘也不好“哄”,不是说她们不理解军人,只是说情绪来了,累了疲了,难免发个脾气。长期异地分居,生日一个人过、病了一个人扛、遇到挫折一个人承受……委屈并非简单哄一下就能解决,可能最后吵架吵到手机都摔烂好几个。她们爱的是你这个人,却不爱军人这个职业,她们更期望陪伴,这是人之常情,与高尚无关,没有谁规定军嫂就必须铁板一块,高尚无私,无怨无悔吧?记得有个干部说,他的头发一半是因为他老婆白的。
退一步讲,就算把老婆哄好了,哄成了模范家庭,又能如何呢?
看看历年来各个部队评选的“十佳军嫂”,哪个不苦?都是讲一个人撑起一个家,自己苦一点累一点,也要照顾好家庭,支持理解丈夫的工作。但是,模范军嫂幸福吗?倘若把央视的话筒递过去,问一句,您幸福吗?谁能保证不会出现类似下面的对话。
▼
调侃归调侃,必须要承认的是,模范军嫂不一定是幸福军嫂,模范家庭不一定是幸福家庭。
刘亚洲将军说,你是单位的一株草,却是家里的一棵树。官兵们有时候发起牢骚,整天加班,跟老婆多聊会的时间都没有,工作是干不完的,老婆只有一个,部队缺了谁不是转,家里缺了我就真的难转。
让你少休几天假是常事,一个电话就可以召回,有事了想多请一天假却难开口,而且各种审批程序就来了,全然没有提前召回的爽快。
还有,军人家庭“军烈属光荣”牌子不见踪影的困惑,婚期不推上两回都不好意思向组织打休假申请的尴尬,家遇急事难事却远水解不了近渴的无奈,子女慢慢成长却鲜有陪伴的愧疚……这样的事例,因为太多,因为太普通,因为太常见,因为长期以来我们太过于一味强调牺牲奉献,太过于强调“舍小家为大家”,而早已经被我们所忽略、漠视、甚至视而不见了。
家事连着国事。有了稳固的大后方,常年处于高压力、高风险工作状态下的军人,才会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工作和训练中,为战斗力建设添砖加瓦。所谓“哄老婆”只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军人家庭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必须要有实实在在的解决办法。医疗、保险、住房、工资、子女教育……在这些每一个军人家庭必须面对的问题面前,甜言蜜语总显得苍白无力。
所以,首先军恋需要互相的理解与支持,需要军嫂的无私奉献、双方对爱情的坚守、互相体谅、多关心多交流。
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军人的老婆不再靠军人自己去“哄”,而是靠全社会多一些支持理解和人文关怀,国家和军队在政策和制度层面发力,多为军人解决后顾之忧。
当然,现在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军人的福利待遇数度调整提高、军队统建统分安置住房试点出台、随军无工作家属享受军队医疗保险,等等,一系列消除军人后顾之忧、让军人军属有更多“获得感”的政策制度纷纷出台或正在试水,未来可期。
我们希望,多方共同努力
让部队
少一些以苦为荣的“模范”军嫂
多一些同心逐梦的幸福家庭。
让军人
少一点后顾之忧
多一些奋进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