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与认知
炎热的晚上,我躺在床上,手里抱着一本书,贪婪地阅读着。我并没有每天阅读的习惯,只是看着书架上整齐的罗列着各种书籍,心里有种愧疚感,这些书都是一时兴起买的,却没有一本是看完的。
我继续翻看着手里的书,这是一本教读者如何写作的书籍,而当时我买这本书,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
我相信,每个人都会被各种不可预估的事情所干扰,从而中断了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就像一个正在认真听课的孩子,他的注意力却被刚刚飞到窗户的麻雀所吸引。而我现在也被干扰了,被我的思维干扰了。原因是我在书上看到这样一段话:
“我们生命的内核本身是充满能量、充满活力的,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不知为何,我们用重重的铠甲包裹起那个充满能量的自己,我们变得麻木,甚至行尸走肉。小时候那个活蹦乱跳、喜欢问十万个为什么、走在路上跟小花小草打招呼、充满好奇心的我们,如今却行色匆匆地走在路上,看不见路边的梧桐树,也看不到盛开的樱花,焦急的奔向下一个目的地。”
我看完这段话,内心有所触动,是啊,小时候的自己是多么快乐,它就像一个伙伴陪在你身边;而现在,快乐它就像调皮的精灵,藏在一个昏暗的山洞里,它在和你玩捉迷藏,你懊恼不已,因为你找不到它。
为什么,人长大后快乐的阈值变小了?
这时我回想起一个画面:当时我在家乡的公园里散步,看到一家四口来公园玩,一对夫妇,两个女儿。他们走在一座小桥上,桥下是夏季盛开的荷花,河水铺满碧绿的荷叶,犹如一幅画。
“小思,你看,荷花开了哦。”妈妈对小女儿说。
“哪里?在哪里?,”小女孩那双大眼睛开始四处张望着,“哇,那就是荷花吗?哇,姐姐,你快过来看啊。”小女孩蹦跳着把另一位稍大一点的女孩拉到桥边,“看,你看!”她的眼睛发着光。
“嗯,看到了,荷花开了。”,姐姐平静地说。
“好看吧?太好看了!原来荷花是这样子的。”小女孩兴奋的喊着。
“嗯,这已经是我第三次看到荷花了。”姐姐微笑着说。
为什么小女孩第一次看到美丽的荷花会那么高兴,而她的父母相比来说,并没有那么高兴,而小女孩的姐姐,其高兴的程度也没有小思高。同样的荷花,对这四个人的反应却不一样,是什么因素造成的?
答案很明显,因为小女孩是第一次看到荷花!
这时,我不禁产生了一种想法,我们之所以越长大越不高兴,其中的原因是不是我们的认知多了,那些美好的事物我们已经见怪不怪了,所以我们就算一天下来见了很多美好的东西,快乐不见得会来。反而是那些无知的孩子,见到了这些尤物,会高兴一整天。
假设有一个成年人的认知很少,比如他从小到大,没看过蝴蝶,也没听说过有这种昆虫(这种人基本不存在吧),有一天,他突然看到了美丽的蝴蝶,他会不会高兴得手舞足蹈呢?我想,他会的。但相比我们,蝴蝶对于我们来说,已经见怪不怪了,我们甚至会对它视而不见,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少了这一份快乐,它就像时间一样,从我们的眼皮底下悄悄溜走,我们却不曾察觉。
我从小到大,一直呆在自己的家乡,没出过远门,直到大学。在这之前,我没有见过喷泉,最多在漫画看到过,没有见过真正意义上的喷泉。直到毕业出来工作了,有一次,跟一个工作上的人一起吃晚饭,饭店的对面,就是购物广场,广场门口有一个小型喷泉。这朵“水花”以一种不断变化的方式绽放着,水池地下有各种彩色的灯,直射喷泉的顶部,让这朵花染上了绚丽的色彩,宛如一朵巨大的七彩宝莲,颇具灵性。
我当时看呆了,心里想着:这就是喷泉,好美。一抹淡淡的微笑慢慢浮在我的脸上,我盯着它看了好几分钟,中途吃饭的时候还不忘透过窗户撇上几眼,它的出现让我感到了快乐。但是我发现,路过那里的成年人,却对它视若无睹,它仿佛隐身了一般。而让我欣慰的是,喷泉的周围围了一群叽叽喳喳的小朋友,他们又蹦又跳,围着它转,快乐由此传递。
后来我才知道,那些“瞎了”的成年人,他们就住在这附近,而那个喷泉,他们再也熟悉不过了。正是因为如此,这份快乐才与他们无缘。
人越大,快乐越少。其中的缘由有很多,比如工作压力的存在、责任的担当、人际关系的复杂等等,但在这里面,认知也是其中的成员。或许,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