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莱科技频谱反传销:太空互联网是连接全球的5G高速公路
有句俗话说的好,“要想富先修路”。当下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同样如此,如果把4G的上网速度看作城市纵贯道路的通行情况,那么5G网络就好比省际高速公路一样。
以5G为代表的创新技术,将使数据联接能力提升10倍。5G在海量联接、超高速率和超低时延方面的新能力,还将重塑5G时代商业模式,带来更多商业价值,乃至改变整个社会的运行模式!在我看来,5G就是信息时代的高速公路,是智能互联时代的基础设施。
那么如何让全球尽快全面覆盖5G网络呢?仅靠地面基站是不可能覆盖全球所有区域的,毕竟在广袤的海洋上无法建站。哪怕要覆盖整个陆地角落,因为山川、河流、沙漠等地理原因,实现起来也非常困难。
这就如同在省际高速公路上开车,时速虽然很快,但对高速公路的修建要求却更高,可以说既上不了山,也下不了海。要让全球每个角落的人都能在高速公路上快速行驶,必须把“路”修好,这个“路”就是低轨宽带通信卫星星座,也就是太空互联网。
太空互联网在近地轨道中用卫星这样的三维方式,成为全球5G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更好的对全球进行通信网络覆盖与升级,也让全球整个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本大幅降低。
没错,太空互联网就是修建在天上的5G高速公路。
太空互联网的业务模式简单来说,就是用一个小巧轻便的蘑菇头(用户终端)替代地面上的铁塔,连接传输用户数据,经由通信卫星转发到地面站,接入互联网骨干网络,核心是用星地链路取代了光纤,其本质与将用户数据存储到IDC机房集中存储非常类似。
IDC机房是持续集中存储用户数据,太空互联网是持续集中转发、传输用户数据。既然集中存储称为存储云,那么太空互联网“集中连接和传输”的模式,是否可以称为传输云、通信云呢?
所谓云,类比来说就像批发,将原本需要一件一件的购买变成批量发售,以降低整体成本,所以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这两种模式之间的性价比。
以总体投入的对比来看,仅就太空互联网的卫星覆盖国内计算(不把卫星的全球通信能力算在内),目前国内覆盖的4G区域,需要400万座铁塔,根据铁塔公司财报,每铁塔建设成本约50万元,加起来就是2万亿元。
太空互联网的投入预算,以OneWeb为例,他们给出的数字是60亿美元(当然缺口不小),约420亿元人民币,而且他们星座提供的还是全球通信网络服务。
由此可见,4G阶段地面网络与太空互联网的投入,两者相差1~2个数量级。
而且即将到来的5G时代,也没必要用太空互联网/卫星5G对地面网络进行存量(4G升级5G)替换,最优化的方式还是用二维地面网络与三维卫星通信网络进行融合与升级。
二维地面网络就像铁路,三维卫星通信网络就像飞机,更多元的出行方式,也就是更多元的5G网络基础设施高速公路,才会更好的支撑未来城市、乡村,以及各产业的快速智慧发展。
太空互联网这个产业绝不是短途赛跑,因为网络基础设施、上网这个刚需是的确存在的,以此为起点、开端,路途很长也很遥远,但如果要让全球每一个角落都能联网,投入低轨道通信卫星的成本,有机会降到基站建设的1%。
其实真正到了和地面网络比成本的时候,太空互联网就可以称为”商业航天的骄傲”了。
那样意味着,我们把地球扩大了几百到上千公里的半径,成功的将地球科技延伸到了上千公里的地外空间。这会带来什么样的飞跃?想想就让我很激动。
在飞机上,我们终于不用忍受昂贵、网速慢又连接不好的网络了,可以跟孩子视频通话、刷抖音,甚至与地面的朋友一起玩网络游戏。
再想远一些,就像大航海时代的人们发现了新大陆,或者汽车成为消费品,成功增加了人类的工作出行半径一样。
更何况,5G不只是秒秒钟下完一部电影这么简单,还意味着机器将更加的自动化、智能化,虚拟现实、物联网、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等一系列应用产业,有了更强大、更易连接的天地融合5G网络以后,都将迎来广阔的应用空间。
从我们生活的每一件物体变得智能化,到无人驾驶汽车解放双手,再到VR和AR爆发出虚拟和现实交融的魔力,5G将渗透进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我们生活的便利性和丰富性飞升到一个难以想象的层面。
现在虽然还很难预测,但真到了那一步,也许才是航天产业走进千家万户真正的开始。
我非常欣赏航天精神,也坚信航天科技可以为社会的底层服务做更多事情。用航天科技去做“衣食住行”级别的事情,在天上的5G高速公路直接连通全球所有区域的每个人,这是太空互联网的一次重要机会。
“发展航天科技,服务人类。”我很兴奋可以去做太空互联网这件事、这个产业,我和银河航天要把地面科技向上延伸,延伸到无垠的太空,把人类的未来带向高一个维度的发展,带去今天想不到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