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1000字读书随笔

掌控好情绪,修好同理心 ------《书徐汝佩卷》读后感

2024-02-15  本文已影响0人  泥步修行A

掌控好情绪,修好同理心------《书徐汝佩卷》读后感

美好的一天又开始了。本周学习《书徐汝佩卷》一文。文章以故事的形式,直白的描述了徐汝佩弃考的故事,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发人省醒。

故事的起因是因南宫策问若阴诋夫子之学者,徐汝佩愤然弃考,浩然东归。士人闻之,皆表钦仰歆]服,对其大加赞叹,唯先生不然。徐汝佩归来后,自我醒悟,痛悔切责,明白了自己“未能实诸己也;信之甚笃,而未能孚诸人也。”最终王阳明以不言之教,使汝佩“粗心浮气,一时俱丧矣。”

故事情节跌宕起伏,隐含着为人处世的智慧,令人深思而自省。凡事遵循四不原则:不争辩,不指责,不说服,更不抱怨!

诚然,世上难事,莫过于将自己的思想强加于人!遇到反对自己或与自己思想对立的人,千万不要与之争辩,人的思想绝不会因一时的争辩就会发生改变。争辩的结果要么自取其辱,要么两败俱伤。王阳明面对世人的质疑、诋毁,以沉默应之。即使这样阳明心学不缺追随者,更有甚者一生信奉,不离不弃,以致传承后世,独树一帜。在徐珊弃考这一事件上,王阳明以不言之教让其痛切悔责,清除了内心的粗心浮气,足见王阳明胸襟之豁达!

反观自己,一遇难事变心生烦躁,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乱了心境便丢了方寸。人与人之间最大的败笔莫过于针锋相对,互相伤害。你给我一拳,我还你一脚。你骂我一句,我回你恶言。争得面红耳赤,打得不可开交,最终问题没解决,反而弄得愈发难堪。

三尺巷的故事就是解决问题的最好范本,它告诉我们“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大道至简的道理。大音希声,不争不辩就是最有力的回应!时时刻刻处处为他人着想,把方便留给别人,把麻烦留给自己。这,就是为人处世的至高境界!

美好的一天又开始了。今天是学习《书徐汝佩卷》的第二天。读原文,听责善,欣赏优秀作业,对原文的理解有了更深的理解。文中师生二人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面对世人的质疑,二人态度却截然相反,率性与冷静的对比为我们提供了心境修为的思路和思考。

首先要控制好情绪,修一颗平常心。情绪有好有坏,好情绪可以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坏情绪则容易让人沮丧,产生抵触情绪。保持中和状态,练就一颗平常心,控制好情绪尤为重要。杨薇老师在点评责善时提到的故事,虽是一个笑话,却也映射不良情绪引发的诸多误会。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致中和应是我们努力追求的一种心境。掌控好了自己的情绪,也就掌控了自己美好的人生!

其次要学会换位思考,修一颗同理心。徐汝佩弃考归来,王阳明以不言之教让他深刻醒悟到自己的鲁莽。曾几何时徐汝佩自己也曾非议讥笑,甚至诋毁过王阳明的学问。拜入门下,则偏执的认为“吾夫子之学,则若是其简易广大也;吾夫子之言,则若是其真切著明也;吾夫子之心,则若是其仁恕公普也。”理不辨不明。学问是经得起考验与实践的。对于异己,我们要保持尊重,因为在质疑中,我们的学问会不断完善,逐渐成熟。徐汝佩前后态度的变化告诫我们:人的认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的,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要求所有人与自己保持一致。面对质疑,要豁达,要有同理心,更要学会接受接纳。

第三要去除粗心浮气,修一颗向善心。诸葛亮在《诫子书》写到:“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意思是放纵懒散就不能振奋精神,急躁冒险不能陶冶性情。粗心浮气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只会让事情越来越糟糕。向善之心可以摒除内心浮躁,能够放下烦恼,不担心未来,不执着现在,内心自然会归于平静。

正如邓小霞老师在每日问候语中提到的:我们要保持一个致良知的初心去践行,去改变自身的习惯和习性,从一点点的小事做起,从捡起一片垃圾,布施一个微笑,对家人说好听的话做起。

徐汝佩在弃考回来的路上幡然醒悟,想起王阳明的教诲,心境渐渐平和,良知之心自然萌发,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份自省自悟的精神也难能可贵!

定生静,静生慧,慧则从容。心境平和了,就会少了冲动,多了智慧!生活中许多事情需要透过世界看本质。有时你眼中的错误不一定是真的错。

一天,到校后发现已经上课了,还有同学在打扫卫生,清扫垃圾。此时怒火中烧,对学生来了一顿劈头盖脸的批评与指责。当时全班同学鸦雀无声,无人敢反驳。课下,值日组长找到了我,告诉我说当时因为打扫卫生区的同学把卫生工具都拿走了,打扫室内的同学没有工具,无法打扫。

听到此事,我心头一震,仿佛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于是和组长到教室里去看了一下,发现能使正常使用的扫帚仅有七八个,室内室外同时打扫卫生的话根本就不够。此时也醒悟到这是我管理中的不到位,不完善。如果能及时发现这种情况,及时补充卫生工具的话就不会产生这样的情况。为了弥补自己的失误,首先带着组长到后勤上领取补全了卫生工具。在下午的班会上又给同学们做出了解释与道歉。

通过这件事上,我充分的认识到有的时候你眼中看到的不一定是事情的全部。每件事情的发生都有一定的根源,当事情发生了,我们不要冲动,一定要认认真真的了解事情发生的原因和本质。只有静下心来才会发现真正的问题。

徐汝佩弃考表现了他的冲动、自傲的一面,而在返回的途中他自省自悟又表现出他自省觉知、积极向上的一面。徐汝佩弃考弃考归来后,他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何忘己之困而责人之速也!”是啊,为何忘却自己当初的艰难,现在却如此急迫地责求别人呢!

人要有一颗同理心,自己做不到的不要强求别人。人心是向内的,往往对于别人的缺点和错误看的比较清楚,对自己存在的问题却视而不见。“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

记得在初中任教的时候,讲到了一篇关于报导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的文章。在备课搜集资料的时候,发现此人虽然学术成就非常之高,但却是美国国籍,而且长期在美国工作,心中不免有些反感。由于当时年轻气盛,思想狭隘,对当时政治环境了解不全面,在讲这篇文章的时候,表现出了很多的不屑。后来,杨振宁归国之后以82岁的高龄迎娶了28岁的翁帆。经由此事我对他的评价更是到了低谷,经常流露出对他的不满与批判。

后来随着网络的发达,无意间又将受到关于杨振宁的事迹。文章对杨振宁的对祖国的贡献予以高度的肯定与赞誉。看到此心中不免产生了诸多疑惑,难道自己认知发生了偏差,产生了误会?于是静下心来收集关于他的资料。此时却发现这个人从一九七几年开始就与国家领导人接触和交往,暗地里为中国的科技发展以及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归国后更是不遗余力的为祖国贡献付出,由于他的突出贡献被评选为2021年感动中国人物。由此对他的看法发生了彻底的转变。

细细想来,自己正是犯了这种“责人则明,恕己则昏”这种严重错误。切记看待问题不要轻易的下结论,要从整体上去看待事情全部。

今天是学习《书徐汝佩卷》的第五天,也是最后一天。徐汝配弃考的故事给我们了诸多的启发。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要学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因一时的冲动而引发诸多不良的后果。小不忍则乱大谋,就是这样的一个道理。

第二,要学会换位思考。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同理心。角度变了,心境也就会发生变化。站在对方角度考虑问题,更多的是理解,而不是责难。

第三,遇到事情不要与人争论。争论只会将矛盾扩大化,而不能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交给时间去处理,让时间去印证。

第四,要有自省能力。人恒过,然后能改。要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要有一个反省能力。人非圣贤,是人就会犯错。错了就要应该勇于承认错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每临大事有静气。” 只有“静”下来,才能开启智慧的大门,想出好的办法。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