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
下午社团结束前20分钟草草把感受记录下来,果然仓促引歧义,可见记录必须要静下心来认真写,才能把所思所想真正表达到位,不致引起误解。
今天上午一二节就讲了两封书信,都是诀别信,一封是林觉民的《与妻书》,大家耳熟能详,一封是陈晓轩被关在渣滓洞七年后终于有机会写给妻儿的《以后不要记挂我,多关心孩子》,林觉民和陈晓轩处于不同的时代,一个为了推翻满清政府,慷慨赴死,一个为了新中国的解放壮烈牺牲,他们的死就如司马迁所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们的死重于泰山,永远让后人铭记!
林觉民当年才22岁,才华横溢,英气勃发,相传在狱中满清审犯人的官员都被他的才华和大义凛然深深折服,不仅给他解了枷锁,还给他端茶递水,林觉民完全可以不死,但是他处于那个黑暗的社会,不幸生在当时的中国,他没有一丝犹豫毅然选择以死明志,当时在被窝里看赵立新老师读信,整个哭成泪人,自己在荔枝FM上读时,一度哽咽读不下去。
第二封信一样,读完和学生交流,十二三岁的孩子们完全理解,有位七年级的孩子站起来说:他们用他们的牺牲给老百姓以启发,他们的死是多么光荣伟大,虽然他们俩人都抛下妻儿,却换的千千万万的人民的生,值得我们学习!
说的多好啊!
因为过于沉重的话题,中间插了一个刘若英写给自己的信,让孩子们平复了一下心情。
第四封信,对于和平年代的很多轻视自己生命的年轻人来说,也许是一个善意的提醒吧。
台湾著名作家黄春明写给自杀的二儿子黄国俊的一封信,让人悲痛不已,他的儿子也是才华出众,在2003年32岁时自杀,一年后老父黄春明写下此信,白发人送黑发人,老父亲全信竟然没有一个死字,如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一样写着,儿子,你没回家吃饭,你妈妈都不会做饭了,家里的米都长象鼻虫了……
儿子,你妈妈她做米饭都不知放多少米多少水,妈妈活着就是给你做饭的……
多么可惜,可悲……
逝者解脱了,而活着的人却陷入了灾难……
纵观近年来,有多少小学生初中生自杀,又有多少高中生大学生为情为爱放弃了自己的生命,诚如前文所说,林觉民,林晓轩,包括历史上的文天祥,明末16岁慷慨赴死的少年将军夏元淳,他们的死,让人铭记于心,后世永不忘,可是为了负心的男友/女友而自杀的大学生们,你们的死,岂不是让亲者痛,仇者快?
小学生初中生们出现的轻生,更是让人心痛,无言表达,柴静在《看见》中记叙过,在动乱的年代人人都只求能生存就不错了,物质丰盈的今天,孩子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如此之低,谁之殇?
有人说,黄春明的这封信应该收入中小学语文课本。
珍惜生命,这是对和平年代,当今社会的孩子们说的!
两种死,两种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