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大神的阅读,知道什么叫作以一当十!
拿到一本好书,
这只是一半幸运,
听一个专家去解读,
则是另一半幸运,
因为这就可以一下子知道
什么叫深度,什么叫不同角度,
这样一下子,
比你读10本书都有效
今晚,永澄老师解读《好好学习那》第一章
一、预判
提前细细读了一下这本书,我发现其中的逻辑,很多地方我都不明白。
1.比如有一节,题目是“如何提升认知深度”,本节明确地说明了认知深度这个概念,但是到最后我也没看到到底怎么做才能提升认知深度,我自己很犯嘀咕,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看不懂?还是该书的设计另有意图?
2.比如有一节,斜杠不等于兼职,的确多领域的兼职并不能带来整体认知和能力的提升,但是达芬奇一人兼职画家、建筑师、解剖学者、数学家......这怎么算?有青年的确从事着和主业完全不搭界的兼职,并且做的非常好,这怎么算?
3.结构能力和临界知识有什么联系?为什么通过掌握临界知识就可以做到游刃有余?
这些方面永澄老师会怎么思考?
还有:
永澄老师主张,要以输出为导向进行阅读,但是书中的第一章,如何要是输出,在阅读中会侧重什么地方?读完后能输出什么?永澄老师会怎么看待这些问题?
二、验证
永澄老师对于我的思考,给出了很好的答案:
1.关于“如何提升认知深度”这一节,永澄老师说的很明确:
本来是个how问题,但是却讲了what问题
----要知道,永澄老师和成甲老师是好朋友,这么评价他的书,我们从这可以看到大神和大神之间的坦率,不坦率,有些问题是永远没法解决的。
2.关于 “为什么大多数人的学习层次上不去?”这一节,永澄老师的说法是:
“知道是最低级的标准,知道了还需要实践啊!为什么学习层次上不去?是定的学习标准太低。”
3.在“到底哪些知识值得学?”这一节,永澄老师提问:
一个人活成一支队伍,这个地方为什么要写筱颖这个人?后面找补了一下,中信的编辑是很厉害!
4.这里可能是有坑,永澄老师说,
量变带来质变,你不要求快,但凡求快,就是失败,速度不是本质问题,本质要么是数量,要么是质量。
其实,在永澄老的课程,对于书中的内容和逻辑,很多地方都做了思考和演绎,其思考力让人感觉,听大神解读一本书,才知到读书的差距有多大,也才明确,读书和经历、能力是紧密相连的。
三、震撼点:
成甲老师在谈一个人在做运营时,提到了几个关键点:
1.你至少知道一个东西怎么用?你要有感觉才行;
比如,你玩微博,有多少人点赞?你能带个项目吗?你整个人和运营互为一体才行;
2.你得打一个项目吧,你得把握的住才行;
3,你整个人跟运营一体才行,浑身长满运营的触角才行;
这是永澄老师在参加活动时,和朋友交流中总结的,你看,永澄老师在领读中,根据相应主题,随时能结合自己的经历进行解读,引领小伙伴思考,这才是大神。
当然,永澄老师也说,自己的认知习惯和成甲老师不同,出现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看法也很正常,而且成甲老师的公号文章干货很干,这书的编辑,也并非完全是成甲老师。书能读到这份上,就跟作者在探讨交流一样,让我们见识了真正的高手,是怎样读书的!
四、思考
没有人能完全解决你的个人所有的问题,关键是,通过大神的读书方式学习,要知道自己该怎么读,对于阅读中的问题,该怎么看待?又如何把一本书变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