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应像大论篇五感悟(学习笔记)
阳为气,阴为味。
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气味之载体,天地万物也。故通晓阴阳者,万物皆可入药,因为药的本质就是气味阴阳。
气,主动散升发、属阳。
味,驱下成形,属阴。
味归形,形归气。
这句话说出了万物的本质。
阳化气,阴成形,而阴之所生,本在五味,就是在告诉我们,属性为阴的东西,都要靠五味充养成形。
因此,五味是形存亡之根本。味归于形,形存,即阴成形。味不归于形,则形亡。(比如人能吃食物成长存活,不然呢?死翘翘。)
有形而气聚,则有气养形,形必存。比如活着的人体聚气化气,各个器官气化功能就正常,吃饭穿衣睡觉打豆豆都可以的。
有形而气散,则无气充形,形则亡。比如人死亡以后,体内(气散)气化功能停止,只剩下阴冷的尸体,器官失去运化功能,味不能入,气不能聚,形亡也。
所以,形之存亡,在于气之聚散,这就是形归气。形体(人体)要保持活力,就要源源不断摄入药食,五味入形,五气归精,化聚为人体之气;气,为生命之根本,气为阳,阳主动,动则活命有形。
简单概括:五味(饮食物)充养(生成)形体,形体依靠气(化的功能)保持活力。
气归精,精归化。
形聚气而后化精。气之所以化(生)精,皆因气之积聚由量变达到质变。比如人吃药食物,温、热、寒、凉、平五气入而化精,精或化为气,或存于脏。所以说气归精,由外而来归化为精。精归化:气,化则生精也。精生而气化,万物得以养,所以化生万物,故内经有云:物生之谓化。
简单概括:五味之五气通过“化”的作用,生成(变成)精微物质,保持生命活力。
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为万物生成(长养)之过程。比如人之一生,吸食阴味药食,营养物质得以吸入形体组织;同时气(药食五气)化而生精,精再化气(人体元气)充养形体;“化”的机能贯穿始终,其实就是气的聚散,有气有命,无气无命——这就是人生。
全段文字其实在说,天地之间,气味充斥于万物之中。
因此,万物需要气、味饲养,以化精,养形。
精由气化,形由味成。
故五气皆可化精,五味(酸苦辛咸甘)皆可成形。
精必得五气而后化,形必得五味而后成。五味入形,五气化精。
故精食气,形食味。此万物从天地获取养分,后天长养之道也。
化生精,气生形
化,化则生,从无而有谓之化。所以说化就是生命活动的机能。活物即“化”,死阴不化。生命体就要通过“化生精”来提供能量。化五气以生精;
然而,精可化为气(功能之气),流连于脏腑、血脉、腠理之间,温煦、充养形体而保持活力,谓之生形也。
味伤形,气伤精。
有了思虑,就有偏好,故不得中和。
味不和则伤形,气不和则伤精。比如大吃大喝,超负荷运载,气机逆乱,运化失调,又伤形又伤气,气不能归精,自然伤精;俗话说怄气伤肝,因为肝气郁结不化,肝失所养,伤肝自然伤精也。
此六字为后天调养之大法:饮食情绪关乎健康。
精化为气,气伤于味。
(五气)化生精,精又可以化为气,气生形。
后天五味不和,比如还是大吃大喝,味必伤形,气机逆乱,运化功能必然失调, 形伤则气伤,因此,气也伤于味。
养生之道,病从口入(五味五气之祸),阴阳协调(五味五气调和),阳气充足(气化功能旺盛),生命不止(化生不断)。
因此,阴阳调和,生化之机,医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