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读书想法

《忆见未来:记忆如何影响你的一生》读书笔记

2019-05-20  本文已影响13人  周周心理说

每一天,我们都在做着大大小小的选择和决定,小到从“中午吃什么”这样的琐事,大到“是否要和眼前这个人结婚”这样的人生决定,有些事情不假思索就可以轻松选择,而有些问题则需要反复思考掂量,前前后后想个通透才肯下决定。我们几乎不会思考是什么赋予了我们可以对比衡量和规划未来的能力,只把这当成是一种人人拥有的与生俱来的天赐。直到有天,突然记不起某件事,突然想不起邻居的名字,突然忘了早上吃的是什么,突然开始担忧自己会不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老年失忆团”中的一员,我们才会意识到:记忆是如此重要,它联结着我们的过去和未来,如果没有记忆,我们的生活将一片荒芜,一无可能。

《忆见未来》

记忆:从过去到未来

记忆常常被我们看做是像冰箱一样的存在,可以把学习和经历的东西装进去冷藏保鲜,或者像电脑中的文件夹,把东西按路径原封保存在里面,随用随取。但实际上,当你打开记忆冰箱(文件夹)的时候,里面的东西却往往被重新整理了一番,有些被分类存放了,有些则被丢弃了,还有些被混在一起加工成了新的记忆菜肴。记忆在被提取的时候,并不会是最初的模样,我们会对自己的经验进行总结、归纳、整理,通过记忆形成知识,来帮助应对未来将要面对的问题和情境。

记忆更像是一个转换机制,联结过去,指引未来。如果没有记忆,我们便无法积累经验和进行学习,学习需要在未知和已知之间建立联结,学了笔画才能学习汉字,学了单字才会组词造句,学了词句才可以行文创作。持续的学习就是联想不断发生的过程,记忆帮我们构筑了这种连接,也构筑了我们独特的人生经验和处事方式。

梦:记忆的加工厂

结束忙碌的一天,灯光和意识一起熄灭,我们进入夜晚睡眠休息时段,自由飘荡在光怪陆离的梦境之中,在天光破晓后,好像一切都如过眼云烟。然而,很多人没有意识到,我们的大脑在睡梦中仍在不停地进行和学习及记忆有关的工作。

通过对大鼠睡眠的研究,科学家发现:清醒时被要求探索新空间的大鼠,在睡眠状态下,会不停的在大脑中重复苏醒时走过的路程,在不断Replay的过程中,大鼠对白天走过的路线进行进一步的加工整理,已有的经验得到巩固和优化,结果是,大鼠在之后的测验中获得了更好的导航识路成绩。可见,梦境让白天的经验形成稳定的记忆,也为未来的行动提供了一个预演的时空,且这个时空是被高度压缩和提速的,大鼠在梦中跑完全程的速度约是清醒状态实际情况的9-20倍,凭借这一水平,大鼠实现了高强度的学习。

这种梦境中被高度压缩的时空经验,在电影《盗梦空间》中有着很清楚的表现,梦境层层深入,从一个梦脱落到另一个梦境之中,时间一层层被压缩,情结也随着睡眠阶段的深入越发的荒诞离奇,刚开始还像现实布景的情景剧——从机场开出的出租车被劫持,到后边就像007一样——在白雪皑皑的山麓与全副武装的军队争分夺秒开战。

《盗梦空间》:inception也有了deception的意味

在睡眠状态下,我们主管“自我”的脑区不再活跃,于是,在梦境中的我们既是亲历者,也是旁观者,在强烈的时空变幻中,我们通过不断变换视角,审视各种行动方案的可能性,在一次次的Game Over中反复思量,像导演一样不断改写自己的故事,有时候一觉醒来的我们,忽然对困扰已久的问题做出顿悟式的决定,就像《盗梦空间》中的结局:继承者做出了“遵从内心”的决定,在梦里改写了人生脚本,为自己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可能。

记忆失效:真实和虚假的边界

记忆很重要,但重要并不等于可靠,有时候,我们对过去经验的记忆很可能是虚构或者曲解了的事实。虚假记忆可能发生在记忆的任何阶段,比如,我们的注意力范围是有限的,当所有信息向我们涌来的时候,我们只能注意到有限的部分而因此忽略了事实的全貌;再如,人们在面对重大事件紧张和压力的情绪状态下,会发生“闪光灯记忆”,那些特殊的、重要的或者令人惊讶的事件,生动而又强烈,像闪光灯一样聚焦式的打下深刻的记忆烙印,但却由于过于聚焦而让我们无视了闪光灯外围的信息。

《记忆大师》:记忆与真相

虚假记忆更多时候源于我们强大的“脑补”能力,即便是没有接收到全部信息,我们也会基于零散的内容想方设法脑补出合理的逻辑,生动而形象地假想类似的情境,动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储备填补空白,甚至还会加入对细节添油加醋的想象,直到连自己都认为事情的整个过程都是亲身经历,确信无疑。

虚假记忆的出现,并不是因为我们生性爱说谎,而是记忆在被一次次提取的过程中也一次次被重构,记忆会受到我们对事件赋予意义的影响,我们倾向于遗忘哪些与现在的自我不相匹配的信息。

在回忆中慢慢变老

在生活陷入压力和焦虑的时候,追忆美好的往事可以让我们逃离当下的情绪,一道名为“母亲的味道”的菜肴,闭眼一嗅,便会把我们拉回孩提时代的幸福时光,一张前女友脸,也足以让我们抛开眼前的烦恼,陷入对初恋时节的粉色回忆。

《飞屋环游记》:情感记忆

一项科学研究中,使用词语、图像、香气这三种不同的“记忆钥匙”,唤起成年人的记忆,发现通过味道唤起的记忆比图像和词语唤起的记忆久远得多,闻到味道后,被试从头脑中涌现的是童年(10岁前)经历的事情,而听到词语或图像后唤起的记忆多为11-20岁之间的经历。这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从感性向理性,从具体形象到抽象逻辑),记忆随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也加入了越来越多的理性加工,记忆同我们的身体一起成长、成熟、然后慢慢走向衰老。

老化,是生命必然的行程,在衰老和记忆问题上,我们有得有失。生物意义上的衰老会被大脑的代偿效应所弥补,某一脑补功能衰退,另外一个区域便会自行替代其功能,在记忆力测试中,年轻的和上了年纪的被试都表现出大致相当的水平,在核磁共振成像下两者调用的脑区会呈现出差别(年长者会调用代偿脑区)。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在某些能力上有所损失,比如不及年轻时的注意力集中、思考速度可能也有所下降,但知识积淀和整体运用上却是年轻人所无法企及的。

大脑遵循“用进退废”的法则,直到60岁,我们的记忆仍处于发展中,还可以有所得,直到约85岁的时候,脑细胞才开始出现真正意义上不可修复的衰老,况且由于个体差异,很多人的脑细胞可能要更晚才会跨入这个不可逆的门槛。随着时代一同前进,是对抗衰老的最好办法。时代精神对年龄是不设限的,如果我们能够保持年轻的心态,我们的记忆也会因此变得年轻。

《忆见未来》帮我们纠正了常见的有关记忆的片面理解,即我们一直认为记忆是一个存储信息和经验的容器。实际上,记忆所做的事情不仅是把信息存储下来以备随时调用,而且同时不断地重新加工这些信息,重组记忆内容,使之适应我们未来的生活。从生命诞生的那一刻起,记忆便如同一个审慎的人生伴侣,兢兢业业却又悄无声息,只有当它开始不履行自己职责的时候,我们才会感觉到其存在的价值。但如果我们可以更早地意识到记忆的存在,更早地思考它的能力和可能性,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人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