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志中心理学网校2020级

学习向《西游记》取育儿经第一、二讲课感悟

2020-09-17  本文已影响0人  资谚戎韦志中心理学网校2020

韦老师在讲课中提到的“孩子的问题,实际是父母的问题,是父母制造出来的“这几让我不断地反思,在孩子身上作为父母的我们到底给了他哪些爱,给予的方式是否符合他的需求。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就像大自然中成千上万的石头中的一颗,无论外表、气质、性格,还是兴趣、爱好、思想都不能与他人重复。父母应尊重生命,要让孩子体验成长的过程,“言传不如身教,身教不如文化熏陶”。

民间流传的一句古老的谚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它概括了幼儿心理发展规律,三岁是发展自我,七岁是发展关系。从儿童三周岁时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能看到长大后的心理与个性形象。从出生到三岁被称为婴儿期,是儿童生理发展、心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在这个阶段,父母的期望、行为和一些生活标准会被婴儿内化为自己的期望和规则系统。3岁到7岁被称为“幼儿期(进入幼儿园时期)”,又叫“学前期”。所谓“七岁看老”是在7岁时幼儿的个性倾向开始形成。儿童此时的性格将对他的将来产生很大影响。在这两个时期家长不要刻意去塑造他,不要自以为是的认为什么适合他。家庭文化可以塑造孩子,家庭就是一个大染缸,一定要建立有约定俗成的家庭文化“价值观”去熏陶,未来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就会从多个视角去思考。

英国的一项56研究里田野调查,看他们的发展与父辈对比,发现符合民间流传的一句谚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人类学的“内卷化”是指人类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形式后,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永远在一个平行的圈里。可见,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七岁之前十分关键,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家庭文化的作用很重要。

随着科学的发展,大量的事例和实验结果已经越来越应验“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所含的科学含义。力证之一是英国伦敦精神病学研究所教授卡斯比,他曾发表研究报告称,3岁幼童的言行就可预示他们成年后的性格。这一报告为“三岁看大”的说法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在英伦三岛引起轰动。卡斯比教授的研究报告:1980年,卡斯比教授同伦敦国王学院的精神病学家对1000名3岁幼儿进行了面试,根据面试结果,这些幼儿被分为充满自信、良好适应、沉默寡言、自我约束和坐立不安5大类。2003年,也就是当他们26岁时,卡斯比等精神病学家再次与他们进行了面谈,并且对他们的朋友和亲戚进行了调查,结果是:当年被认为“充满自信”的幼儿占28%。小时候他们十分活泼和热心,为外向型性格。成年后,他们开朗、坚强、果断,领导欲较强。

孩子的可塑性是天生的,任何时候作出该不都是有可能的,只要我们父母像如来佛和观音菩萨一样不放弃,不断给予机会和鼓励,孩子终是不会让我们失望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