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的那些事
曾几何时,钓鱼是一个梦。小时候,关于钓鱼,是一个美好的记忆:夏日的午后,杨柳树下,桑葚的漂浮的水面,水草丛生的水洞,处处都藏着儿时关于钓鱼的点点滴滴。
那时候,没有渔具店,关于渔具,基本靠DIY.鱼竿:对于鱼竿,多数是拿起砍刀,跑到竹林,挑选一根竹竿,那种笔直,纤细,发叉少的最好。砍下一棵,去除掉发叉,再一节一节地削的平滑,不扎手,不扎签方才为吧。但更多的则是去屋檐下一捆捆的竹竿里挑选一根(那时家里种植蔬菜大棚,房前屋后多的是一捆捆搭建大棚的竹竿)。笔直纤细轻便为好,毕竟长时间举着,也是一件费力的事情。
鱼钩:那时,没有各种型号的几号钩,甚至连鱼钩也没有。偷偷从长辈的裁缝包里拿出一根绣花针,加热烧红之后,拿把钳子捏成钩子的弧度,就算是鱼钩了。当然这种也是十来岁的唯一的记忆,后来钓鱼的人多了,东边大马路(那时候算是高大上的沙井路,对于发亮土路的羊肠小道而言的也算是豪华的大马路)的小卖部就能买到全部的钩线等套件。
铅皮,太空豆,鱼漂,鱼漂座,八字环,双钩,主线,子线,那时没有这些书面的名称和高大上的语言,有的是锡穗,机皮芯,鱼浮子。有了鱼线鱼钩,加上牙膏皮的锡穗,再用玉米秸秆斜插在白线上,保持站立的形状就能看到鱼吃钩的样子就行了。那时候,钓鱼都是躲在屋后的角落。静静体验那起伏跌宕的惊喜与刺激。
奔跑,狂喜,抛竿,拉线的身影,黑漂,狂甩,上树,上房,断线画面久远而清晰。钓鱼的人多了,渔具也开始升级,钩,线,锡穗,鱼漂已经有售,再用剪刀剪几段机皮芯套到线里,便是升级版的钓具。到潮湿的屋檐下翻几块大石板,几片小方砖就是半天的饵料,躲在角落成美梦,管他知了与鸟鸣。
尤其,对于鱼竿的记忆比较特殊,基本清一色的还是竹竿,有那种三节的已算是奢华,关于抛竿,滑轮,渔具店的鱼竿,基本是没有的。虽然那时各种渔具是简陋和简单的,但是钓上来的鱼和钓上鱼的感受,却不比现在差,甚至更好。对于饵料和蚯蚓都要购买的现在,是算一种升级呢?还是一种复杂呢?
人们都说:茶如人生,人生如茶。钓鱼亦然。不管你是暴躁,平静,兴奋还是起早摸黑,不管你是钓箱,钓具,饵料,一应俱全,亦或只是简单的一杆,一线,一网,都能钓到属于你自己的人生,不长不短,不增不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