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01
这雨又是在午间休息时间开始下了,恰好中午约了之前的学生一起聚,也因此格外讨厌这不适时宜的雨。
时隔他们毕业已有两年,也正是我创业的这两年,似乎下意识的和之前的同事、学生保持着距离,如今终于可以解开心中的那个结,轻松自如的与他们交谈,尽管同事学生不曾对我有任何鄙夷,但内心里总是有所顾忌的,希望在他们跟前可以呈现出之前的从容!
学生三人均在一所大楼里上班(据说是世界第一大单体建筑),和我们公司仅有一条马路之隔,看起来并不远,在走过去的这段并不远的路上遇到了两位外卖小哥因为路滑连人带车的摔倒,作为一个感性到极致的路人又是一次玻璃心,与其说是心疼他们不如说是在可怜心疼自己!我们的区别仅仅在于我的工作看似体面,其实从某个角度出发,我可能并不如他们过的自在,又有谁的一生会活得毫不费力呢?
三人已汇合,反而是发起人迟迟未到,已到的其中一位已在抱怨,另一位则一直淡定处之,席间谈论家长里短,这位抱怨的学生分析任何事情都更倾向于小家子气一些,而
午饭过后大家对各自的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有两位已经在成都较好的地段买了房子,另外一个也在筹划着,不自觉地会羡慕,当然更多的是为之开心!这三位之一较稳重,做事较踏实,在他看来和我这许久未见的老师,又是毕业后的第一次聚餐,表达对老师的感谢是必不可少的,于是在临别时他说:“曾经的培训经历对他们还是帮助很大的,否则自己根本不知道应该做哪个行业,可能最多现在是个主管但一样要操很多心,而现在工作环境也很好,同事间相处也特别和谐……”。如此一来,不禁会想到那些在学校墙面上谩骂的学生,他们可能就是一个班的,接受着同样的讯息,却有着不一样的结局!这与他们的学历层次、教育背景以及情商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听多了这截然不同的说法之后再也不会因被感激而感动,因埋怨而恼怒,因为这一切都不是你的问题,而是当事人的思维方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