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好的品格
继续关注父母养育孩子,家庭教育修行。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是职场丽人也好,是打工族也罢,不管是手握拳柄还是仰人鼻息,为人父母,都渴望孩子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就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爱孩子这件事上,天下父母都是卯足了劲儿去爱。如何爱的科学高效,爱的双方都能气定神闲,爱出家庭和谐、亲子愉悦却非轻而易举就能达到的。
没关系,可以多多学习,多读书、多思考、多体悟、多总结、多升华,自己成长,同时也陪伴着孩子成长,走向亲子成长的双向奔赴。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教授又出了一本新书《孩子的品格》,给父母们指出了积极教育培养孩子的品格优势:情绪、抗逆、自我效能、善良、审美、专注、创造、同理心等能力。
又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父母育儿圣经
在孩子求学阶段,当爸妈的很容易被孩子起伏的成绩牵着鼻子走,被孩子生活中的一些无伤大雅的小细节点爆了坏情绪。
忘记了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孩子只是经由我们来到这个世上,我们不能过多的控制孩子,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自由——作出选择的权利。
很多时候,人有一种内在的积极力量的,但是需要鼓励并挖掘出身上的积极力量,帮助他设计出一些行为的规范。
樊登老师也在多次讲书中说过,孩子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并非他故意跟大人对着干,而是他没有被尊重、被鼓励、被发现、被看见——每个人都带着独特的使命来到这人世间,如果能被鼓励并挖掘出身上的积极力量,才是一件幸运的事。
为人父母就该朝这个方向去养育孩子。
要养出一个温润如水、进退有度、知书达理,内心丰盈的孩子,首先就要成人朝这个方向努力,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给孩子一个舒适度高,相对自由的成长环境。
如今的孩子都是富养着长大的,大多都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若是遇上孩子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情绪出现明显起伏时,做父母的要教会孩子控制在情绪(当然父母首先得能hold住自己的脾气)。
①掌控情绪
掌控情绪是可以通过自己主动的意识、努力,包括我们的认知来加以改变——调节、转移。
如何帮助孩子学会处理情绪?
缓解情绪,可通过吸气、安静下来,或者是拥抱孩子转移其注意力。
如果在孩子发作的时候惩罚,只会使他的行为变得更加极端,更加以自我为中心,甚至出现逆反心理。
很多时候孩子的第一个榜样就是自己的父母,包括我们处理情绪、人际关系的方法,其实都是从父母那儿学过来的。
所以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大多数父母所看到的孩子的不良行为,其实都是自己不良行为的反射。
所以要想让孩子的情绪力提高,你得先管好自己的情绪。
②培养自信
“我有…”“我是…”“我能…”,这三个“我”的教育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有实际帮助。
情绪调节、情绪控制、行为规范是从五岁开始的。因为五岁是孩子自控力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应该要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③体育锻炼
现在发现比较有效的方法,就包括体育锻炼。因为体育锻炼实际上是一种自我控制的行为,在我们挑战自己身体的时候,其实挑战的是我们自己的意志力,这个意志力就是自我控制能力。
④强化优势
与其补短板,不如强化优势、天赋。人这一辈子其实是因为自己的特长被人喜欢、欣赏,
⑤培养专注
把自己的目标、欲望集中在几件有意义的小事上,这样就能提升自己的专注力。
⑥好好休息
我们总以为只有睡觉是休息,其实转移、替代也是一种休息。如果某一部分的神经网络特别活跃,那么其他神经网络就会得到休息。当你激活其他神经网络,就可以让刚才用得过度的神经网络得到休息。
自由是是孩子能够做出一些选择。
有道无术,术可至深;有术无道,永远止于术。
正本清源,就是你给孩子足够的支撑、足够的爱,让他有自由选择的空间,你们家就变好了。
爱孩子有多条道路,条条道路通罗马。
这条前行路上有科学的育儿理念加持,我们会走得更稳,行得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