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钟带你了解《周易》
不学易,不足以谋大事;不学易,不足以解天地。
——毛泽东
说起《周易》,看过的人,有的觉得“深奥”、“看不懂”。
相信更多人对它的印象是“算命用的”、“可以测八字看风水”,大骂这是“封建迷信”,更有流言称“学这个会断后”。
晦涩难懂的文言文、如狼似虎的流言,让大众对《周易》,对易学,一直是敬而远之,甚至避之不及。

但是,你知道吗?《周易》,是一部源自上古的奇书,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实乃经典中之经典、智慧中之智慧。哲学中之哲学!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德五读书,《易经》包罗万象,研究宇宙万物阴阳平衡。同时,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儒释道文化、中医理论等都是它的衍生物。在古代,《易经》更是帝王、将相的“必修课”!
古往今来,名家大仕从不吝惜于赞颂这部千古奇书。
“不读易,无以为将相。” ——虞世南
“不知易,不足以言大医。”——孙思邈
“凡六爻,人人有用。圣人自有圣人用,贤人自有贤人用,众人自有众人用,学者自有学者用,君有君用,臣有臣用,无所不通。”——程颐
“不学易,不足以谋大事;不学易,不足以解天地。”——毛泽东
“西方科学家做出的成绩,有不少被中国古代科学家早就做出来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之一是古代科学家自幼学习《周易》,掌握了一套古代西方科学家们不曾掌握的一把打开宇宙迷宫之门的金钥匙。”——爱因斯坦
“ 谈到世界人类惟一的智慧宝典,首推中国的《易经》,在科学方面,我们所得出的定律常常是短命的,或被后来的事实所推翻,惟独中国的《易经》亘古常新,相距六千年之久,依然具有价值,而与最新的原子物理学颇多相同的地方。”——荣格
有众位古今大V“加持”,你还觉得《易经》是“封建迷信”吗?(咱们继续看下去^_^)
01——《易经》前世今生
“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汉书·文艺志》
《汉书》在描述《易经》(汉朝时,是《周易》和《易传》的合称)时说“人更三圣”。
“三圣”指的是“伏羲”、“文王”、“孔子”。“三古”是“上古”、“中古”、“下古”。
意思是:
伏羲画八卦,周文王演为六十四卦并作卦爻辞,孔子作传解经。
“三古”对应“三圣”的生活年代。
上古是指伏羲、女娲等远古神话人物时期(据描述,距今约6000——8000年)、中古指夏、商、周时期(距今约4000年)、下古指的则是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汉】易学发展的第一个高峰,象数派开山。涌现大量易学名家和著作。如,京房的《京房易传》、焦赣的《焦氏易林》及孟喜的《周易章句》。
【魏晋】大易学家王弼写了一本《周易注》对易理作了很好的发挥。
【宋】易学发展的辉煌时期。朱熹,是著名的理学家,其影响仅次于孔子,被后世称为亚圣。他的《周易本义》被称为宋以前象数派及义理派的集大成之作。《周易本义》被定为科举考试用书,足见其影响之深。
朱熹还对易图学的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他把太极图、八卦、六十四卦圆图、方图收载于《周易本义》之中,使易图得以保存,并从此登上了大雅之堂。加上著名易学家程颐的《易传》、邵雍的《皇极经世》,易学在宋代到达巅峰。
【清】易学发展的第三个高峰。著名的有康熙下诏编纂的《周易折中》、王夫之的《周易外传》、尚秉和的《周易尚氏学》、李光地的《周易观象》、黄宗羲的《易学象数论》等。
【近现代】高亨的《周易古经今注》、《周易大传今注》在理论研究方面很有造诣。李镜池的《周易探源》、朱伯 的《易学哲学史》、张立文的《周易思想研究》、刘钧的《周易概论》都是研究易学的代表作。

02——《易经》的故事
诸葛亮与易经: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小说三国演义中有一段脍炙人口的“借东风”的故事。讲的是孙、刘结成抗曹大军,诸葛亮与周瑜共同制定出“火烧曹营”的计划。但连日来江上一直刮西北风,用火攻不但烧不着北岸的曹兵,反而会烧到自己。于是诸葛亮让周瑜搭起九尺高的七星坛,施法借得东风,大破曹兵。
孔明作法,原文如下:
”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写毕,递与周瑜曰:“此都督病源也。”瑜见了大惊,暗思:“孔明真神人也!早已知我心事!只索以实情告之。”乃笑曰:“先生已知我病源,将用何药治之?事在危急,望即赐教。”孔明曰:“亮虽不才,曾遇异人,传授奇门遁甲天书,可以呼风唤雨。都督若要东南风时,可于南屏山建一台,名曰七星坛:高九尺,作三层,用一百二十人,手执旗幡围绕。亮于台上作法,借三日三夜东南大风,助都督用兵,何如?”瑜曰:“休道三日三夜,只一夜大风,大事可成矣。只是事在目前,不可迟缓。”孔明曰:“十一月二十日甲子祭风,至二十二日丙寅风息,如何?”瑜闻言大喜,矍然而起。便传令差五百精壮军士,往南屏山筑坛;拨一百二十人,执旗守坛,听候使令。主
孔明辞别出帐,与鲁肃上马,来南屏山相度地势,令军士取东南方赤土筑坛。方圆二十四丈,每一层高三尺,共是九尺。下一层插二十八宿旗:东方七面青旗,按角、亢、氏、房、心、尾、箕,布苍龙之形;北方七面皂旗,按斗、牛、女、虚、危、室、壁,作玄武之势;西方七面白旗,按奎、娄、胃、昴、毕、觜、参,踞白虎之威;南方七面红旗,按井、鬼、柳、星、张、翼、轸,成朱雀之状。第二层周围黄旗六十四面,按六十四卦,分八位而立。上一层用四人,各人戴束发冠,穿皂罗袍,凤衣博带,朱履方裾。前左立一人,手执长竿,竿尖上用鸡羽为葆。以招风信;前右立一人,手执长竿,竿上系七星号带,以表风色;后左立一人,捧宝剑;后右立一人,捧香炉。坛下二十四人,各持旌旗、宝盖、大戟、长戈、黄钺、白旄、朱幡、皂纛,环绕四面。古孔明作法
孔明于十一月二十日甲子吉辰,沐浴斋戒,身披道衣,跣足散发,来到坛前。分付鲁肃曰:“子敬自往军中相助公瑾调兵。倘亮所祈无应,不可有怪。”鲁肃别去。孔明嘱付守坛将士:“不许擅离方位。不许交头接耳。不许失口乱言。不许失惊打怪。如违令者斩!”众皆领命。孔明缓步登坛,观瞻方位已定,焚香于炉,注水于盂,仰天暗祝。下坛入帐中少歇,令军士更替吃饭。孔明一日上坛三次,下坛三次。
其实,书中的诸葛亮只是以丰富的气象学知识预测到会有东风,因此诸葛亮在七星坛上只是装腔作势装作使用法术,同时震慑江东。
但是,这并不是说,《易经》是装神弄鬼的骗人把戏,因为,从天文学角度来看,《易经》就是中国古代先民的天文学和宇宙观。大家熟知的“二十八星宿”、“时令节气”等天文地理知识,都来源于此,都有卦象对应。诸葛亮借东风,实际上借的是《易经》的天文学智慧。

莱布尼茨与易经:
大名鼎鼎的莱布尼茨,与牛顿并称为——创建微积分的两大天才数学巨匠。莱布尼茨从青年时代便一直设想,能以数字为基础去建立一种新的演绎逻辑,使之具有和数学原理一样精确、简便的特点。“使事物犹如数字。”只要建立一种基本的人类思想的字母表,并且懂得该字母表的用法,人们就能发现和判断任何事物。
1679年,莱布尼茨完成了一篇论文,题为《二进制算术的阐述》。大家都知道,计算机原理正是二进制算术的应用,对300多年后的今天影响巨大,造福世界。
但是,当时的莱布尼茨并没有立刻把这篇论文公诸于世,因为,论文里面涉及的内容实在是与当时的认知极其不符,前人也并没有相关的论述可供参考,一旦发表,恐怕招来的更多是辱骂与诋毁。
1701年4月, 莱布尼茨将自己创制的二进制表寄给白晋,一位在清廷工作的法国神父。莱氏关于建立普遍文字的思想启发白晋往《周易》象数学方面研究。白晋与莱氏进行了书信往来,并寄给他两个《易》图。
在进行深入了解后,莱布尼茨惊奇地发现,“二进制”的原理居然与《易》卦排列的顺序不谋而合,呈现出惊人的相似!
周易卦图佐证了他早就发明了的二进制算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莱布尼茨终于有了信心。两年后,他将论文公开发表在《皇家科学院论文集》。从此,莱布尼茨本人被尊为数理逻辑的创始人和“计算机”之父。
“《易经》,也就是变易之书。”莱布尼茨后来感叹道。

03——《易经》的智慧:“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如果,将诸子百家比作枝叶,那么,《易经》就是葳蕤枝叶的树干,是生养、哺育它们的母亲。
诸子百家都从其中汲取营养,上论天文,下讲地理,中谈人事,包罗万象,无所不有,易道广大,洁静精微。其中不乏教育人修身处事的至理名言,这些修身的金科玉律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乾卦》
强大自己必须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一个人的处境即使再糟糕,但是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可以成就一个强大的自己,若想强大自己,必须坚持,不放弃努力。
“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坤卦》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为大地的气势宽厚和顺。一个拥有博大胸襟与高尚品德的人,不断进取,宽厚待人,自然会得到众人的敬佩与支持,进而取得巨大成功。
“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易经·益卦》
这两句话和儒家《论语》里,“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类似。君子因此见到美善的品行就倾心追随、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迅速改正。
“亢龙有悔。”——《易经·乾卦》
飞的过高的龙会有悔恨。我们常说,物极必反,日中而昃。做事情超过了一定的度,就会发生转变,好事就会开始慢慢变坏。道家也讲“福祸相依”,寓言故事《塞翁失马》也是同理。
墨家思想的基本观点:尚节、尚力、尚用、兴利等。墨子所讲的节用、节财、节俭、节葬,与《周易》的思想同宗同源。《周易·节卦》是墨家节俭、节用、节制思想的最早源头。
鬼谷子是战国时期纵横家的代表人物。《周易》的核心讲的是阴阳,把宇宙喻为阴阳二元结构,揭示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阐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鬼谷子》一书从头到尾讲的是阴阳矛盾的对立与统一以及如何和谐相处,最重要的是讲述在阴阳矛盾下的人生成长和发展方略及技巧。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药王”孙思邈更称“不知易,不足以言大医。”

诚如黑格尔所言:
“《易经》代表了中国人的智慧。就人类心灵所创造的图形和形象来找出人之所以为人的道理,这是一种崇高的业。”
《周易》历经数千年之沧桑,已成为汉族文化之根。
我们不应该盲目地给它贴标签、诋毁它。
郭沫若说过,易经,是一座神秘的殿堂。
殿堂内,还有许多智慧瑰宝,等待世人发掘。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