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刻意练习,你的学习注定不可积累
你想想一下这样的场景:
你沉迷学习无法自拔却收效甚微?
你工作多年却依然没有明显长进?
你想成为行业高手却不知道从何下手?
如果你亲生经历过这样的场景,或者看见过这样的场景,那请您继续往下看?
近段时间,想要系统提升自己的普通话水平,制定了详细的学习目标,可是结果却差强人意,花费了时间去没有取到想要的结果,开始有点灰心丧气了,灰心之余,开始系统的反思,发现原因是自己没有运用刻意练习的方法,结果不如意,那是在正常不过了。
以前也知道《刻意练习》这本书,可是:
知道了这么多道理,还是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于是,再次翻阅《刻意练习》这本书:
刻意练习一、什么是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是指目标明确的,保持专注,有反馈且在舒适区之外的练习。
二、为什么要进行刻意练习?
简单地说,大脑就像肌肉,越锻炼越强大。
人类的身体有一种偏爱稳定性的倾向。
足够努力地锻炼,并且保持足够长的时间,那么,身体将以各种方式来改变,使得那种努力变得更容易。
当对某件事的刻意练习足够多时,大脑甚至会改变相关神经元的用途来帮助完成这件事。
在面临新挑战时,大脑常以改变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来应对,这种改变可能是加强、减弱或者建立新的连接。
所以,你想要取得长足的进步,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进行刻意练习。
三、如何进行刻意练习?
1.走出舒适区。
什么是学习区?通常我们会在三个状态游走:
舒适区; 学习区; 恐慌区。
舒适区,就是我们已经学会的区域,我们能够掌控的区域,比如你学会了驾驶,实际上你就进入了驾驶的“舒适区”。
学习区,则是介于舒适区跟恐慌区之间的区域。这个区域,你不完全掌握,但也不是完全不掌握。比如你学习如何驾驶能够省油。这是驾驶习惯的问题,练习这个技术,你就不是完全无法掌控,也不是全部能够掌控。你就可以通过学习,慢慢掌握。
恐慌区,则是你无法掌控的区域。比如同样是开车,如果你开在上面满是冰的山路上,你一定非常害怕,甚至你不一定敢开。那么在路面上有冰的山路驾驶,对你来讲就是恐慌区了。
学习区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区域,这个区域既有未知内容,也有已知的内容,如果完全是未知的内容,就变成恐慌区,如果完全是已知的内容,就变成舒适区。
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把学习区变成舒适区,然后再打破这是舒适区,进入学习区,再变成舒适区。不断循环的过程。
比如我们要摘书上的苹果,学习区的设置最好是跳起来就能够着的,太高的话就进入恐慌区了,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每次学习的内容有15.87%的新内容是最好的,我们把他叫做85法则。
2.制定明确的目标。
目标的制定可以参考SMART法则。
3.保持专注。
找一段不容易受到打扰的时间,进行专注的练习。
4.寻找反馈。
学习完成以后,一定要主动寻找反馈,可以是身边的小伙伴,也可以是我们的专业人士。
寻找反馈才能让我们的学习更有效果。
举个栗子:比如我想系统学习演讲,我怎么进行可以练习呢?
1、走出舒适区:我要克服自己的紧张,告诉自己,要积极主动的去霸占舞台,走出自己的舒适区;
2、明确练习目标:坚持30天,每天录制一个极致60秒的逻辑思维语音和视频,做到一字不差;
3、保持高度专注:每天拿出一整块的时间,把最干扰我的手机调至飞信模式,开始熟读内容,理清逻辑,开始记忆,开始录制视频;
4、寻找导师反馈:录制完后,对照时间和字词看看自己错误,然后熟悉之后,再次录制,不断的反复迭代,再发给我的导师看,等待他的反馈,完后再进行练习,反复提高。
刻意练习的四个不走,你觉得那个步骤最难呢?
其实每一步都很重要,因人而异,有人学习目标不明确,有人不够专注,有人不知道自己错在哪,缺乏反馈,有人在舒适区活动。
只有四个步骤都做到了,通过大量的积累,才能实现质的飞越。
是不是凡是什么都可以进行刻意练习呢,当然不是。
它适合美术、音乐、写作等等有明确技能提升路径的行业,而现实生活中如送快递,打扫卫生等等领域不适合,因为他没有难度挑战,不需要刻意练习。
恭喜您,坚持看到这里。
现在你已经清楚的知道了什么是刻意练习了,赶快行动起来吧。有什么问题,欢迎你留言反馈,我们一起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