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胶与阿胶文化

阿胶属于补血上品。但古人很少在复方中加入阿胶。原因是中医的血虚主要分为心血虚和肝血虚。心血虚主要表现为失眠多梦,心悸怔忡。肝血虚主要表现为爪甲无华,月经不调等。而阿胶对于肝血虚和心血虚所出现的症状都没有明显的缓解作用。所以古人补血的方剂很少加入阿胶。常用当归,熟地,何首乌,白芍,鸡血藤这类的补血药。而阿胶的补血作用体现在其升白细胞和血红蛋白的作用,故常用于现代医学所说的贫血。阿胶即能补血又有一定止血的作用,故对于既有血虚又有出血尤为适合,今外阿胶还能滋阴,包括滋肺阴,胃阴和肾阴。可以说阿胶有广泛的滋阴作用。
阿胶主要生产于山东东阿。在东阿县有一口阿井,传说用阿井中水熬出的阿胶药效最好,故而名为阿胶。阿胶的产生至少在西汉以前。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就有用到阿胶。伤寒论少阴病篇记载:“少阴病,得之六七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神农本草经》把阿胶列为上品,称“阿胶味甘平,主心腹内崩,劳极,洒洒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疼,女子下血,安胎。久服轻身益气。”可见当时就认识到阿胶的滋阴作用。

在几千年的历史中,阿胶已经行成了其独特的文化。
首先关于阿胶的熬制。需要选用上好的黑驴皮,在冬至这天子时,取阿井之水熬制阿胶。中医认为上等黑驴皮滋阴作用最强,冬至子时为一年中阴气最重之时,故熬制出的阿胶具有上好的滋阴作用。

在冬至这天晚上子时来临之前,阿县阿胶制作传承人需要沐浴更衣,焚香净手。举行熬膏仪式。子时一到,鸣钟熬膏。熬制阿胶共需九十九道工序。聪膏方开始熬制到每一到规范,都有严格的标准。
在阿县建造了阿胶博物馆,这在中药里绝无仅有。阿胶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到现在,阿胶的补血作用几乎妇孺皆知。被百姓尊为补血圣药,如果女人气色不好,经常头晕眼花,都会首先想到能不能吃点阿胶。很多产品中也含有阿胶的成分,像九芝堂驴胶补血颗粒,补血充剂等。很多食品中也加有阿胶,像阿胶枣。最近几年东阿又推出了一种阿胶糕,以前学熬膏时曾经去方回春堂拜访过一位全国著名的膏方师,也了解到阿胶糕的制作工序,当时很细心,还做了不少笔记。主要是在阿胶中加入核桃芝麻,制作成一块块饼干状得阿胶糕,再装进一个漂漂亮亮的小盒子里。当然阿胶膏也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核桃能补肾益肺,芝麻补精血,所以阿胶糕对于精血亏虚有一定作用。用于精血不足的面色晦暗,失眠等。但中医讲究辩证论治,中医治病治的不仅是病,更是患病的人,所以即使是同一个中医给同一个病人治疗同一种病,也可能方剂会有变化,即使方剂的主体不变,也可能会有药物的加减化裁,因为疾病是不断变化的。

阿胶糕主要是做为一种保健食品出现。受到不少人的喜爱,其中也能看出阿胶做为一种传统中药在中国人尽皆知,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