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婚姻
婚姻似乎是人生的大事。也是整个生命中重要的分水岭。当我在家人的催促声中选择了婚姻的同时也真的开启了我的第二次生命。
婚后这些年过的好吗?我问自己。答案是肯定的。并不幸福。一结婚我们买了房子三年后换了一辆十几万的车。除了贷款并没有借钱。这对于从农村走出来的两个人并不容易。在外人眼里我们过着被很多人羡慕的生活。可是为什么就不幸福?
结婚的意义是什么?我觉得结婚是离开了我们的原生家庭组建了自己的小家。这个意义就是在一起。因为我们会成为另一个或者多个生命的原生家庭。这里面有一份爱有一份责任。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原生家庭。但可以努力做好自己成长自己给未来的小生命一个有爱的家。可惜的是我们并没有组建好这个爱的家庭。因为迷失了。
我们活在集体意识的大浪潮里。要买房。要开好车。要成功。要让孩子上各种好的补习班。兴趣班。等等。这背后要靠什么支撑?钱。是的。我们成了钱的奴隶。努力加班加点赚钱。夫妻过成了左手拉右手。孩子成了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的新名词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丧偶式婚姻。丧偶式妈妈。我们。我们的孩子到底要什么?是爱和陪伴。
我的婚姻就是如此。丧偶式让我体验的够够的。恨的牙痒痒。这不能全怪罪于先生。只是我那个时候并没有活明白。确切的说也是和大多数人一样活着。去买房买车显摆。好像有了这些东西我们就比别人高一等。我就活的成功了。全是扯淡。事实并非如此。我们要赚钱还房贷。车贷。所以只能努力赚钱。于是生了孩子我自己带。孩子生病了我自己带着去医院。家务事我自己干。里里外外我自己来打点。房子我自己装修。带孩子的同时我还要上班赚钱。我完全活成了女战士。曾经一度抑郁。在我每个需要爱和帮助的时候看见的只有绝望。我不知道这个婚姻到底带给我了什么。说好的一家人怎么成了我自己?
他工作没有调动之前孩子几乎见不到面。早上出门孩子没醒。晚上回来孩子睡了。跟孩子之间也一样没有感情。就是人为造成的情感缺失。后来孩子七八个月的时候工作调动见面的次数更少。孩子三岁半的时候我问他一次说你自己想想孩子长这么大你陪了几天。他回答说。加上月子怎么着也得有六七十天吧。多么可笑而又值得让人深思的回答。
致婚姻我和先生谈过很多次。希望他能把工作调到我们身边。能帮我分担一些。但是他不敢。他有房贷压力。也希望给我们一个富裕的生活环境。或者他也希望自己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在他的意识里只要有钱就是万能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我也不能干涉太多。我们为此吵过也谈过。但是没用。他总是沉浸在这些数字里并委屈的不得了。认为自己付出了很多。他熬夜加班都是为了我们。他的付出我不能否定。但如果说全是为了我们娘俩我不认同。我和孩子不需要一个赚钱的机器。而是需要一个丈夫和一个父亲。可现实中这个人只出现在工作岗位。
最初还没换车以前。我们的房贷每个月是从4200开始递减到现在。算过一笔账。平均我们俩的收入基本是每月过万。就按调到后勤。在一个三四线城市日子也能过的不错。可还是变味了!
假如不买房子。不换车。现在的日子过得得有多么惬意。当然。我并不是倡导大家不去奋斗不去实现理想。而是说这种该死的集体意识。我们总是在攀比。总是活在别人的评价里。活在别人的眼里嘴里。我们从来没有停下来看看这样活着对不对。问问自己的心幸不幸福。问问自己的家人幸不幸福。曾经先生怪我孩子不跟他亲近是我的问题。你连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都没有。我让孩子跟你亲近她就突然和你亲近了吗?我也左右不了任何人的情感包括孩子。
可能我的原生家庭有一部分影响。对家对爱特别向往。就是希望一家人在一起。哪怕吃的不太好。穿的不太好。但是有很多温暖很多爱。而这些温暖和爱是我们在人世间对抗挫折困难的力量。这里面可能有很多的个人感情色彩。但是举目望去多少人都是这样活着。所以很多人都相互安慰着继续前行。觉得这就是常态。这真的是常态吗?
孩子成长中人为造成的缺失难道不值得批判吗?你可能说这是社会的问题。中国式关系。中国式婚姻。中国式教育。中国式过马路。大家都一样。那就只能说迷失在这个漩涡里谁痛苦谁活该。我们可以不去买这套所谓的房子不去背上贷款。也不必要一辆豪车。更不需要把孩子也搞的焦虑不安。各种补习班。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等等等等。我反正是够了。彻底够了。
我不是情感专家也不是育儿专家更不是心理专家。这些只是一路走来的真实感受。而余生。我只想让自己开开心心的活。
人生也永远没有白走的路。所有的幸福与苦难都会成为我们灵魂的光环。让我们散发出智慧的光芒。而我似乎已经进入生命的第三个阶段。也可以说是真正回归到自己的生命轨道上。活成自己。再活出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