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读书笔记
从后记和自序中了解到这本书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在各国出版,并在美国《妞妞》被称为“中国医学人文学的重要作品”,展现的是一个鲜活的病人世界。在作者的自序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作者有一个女儿叫妞妞,未满月的小妞妞被查出眼癌,最终只活了一岁八个月。一个哲学家父亲用细腻而冷峻的笔触记录了妞妞由生到死的过程,读完此书我更加珍惜养儿育女的宝贵经验了,也更加理解父母的爱心了。作者通过这一段经历,对亲情,苦难,死亡,命运等问题的思考也深深启发了我。作者提到,人在世上不妨去追求种种幸福,但不要忘了最重要的幸福就在我们自己身边,那就是平凡的亲情。人在遭遇苦难时诚然可以去寻求别人的帮助和安慰,但不要忘了唯有一样东西能够使我们真正承受苦难,那就是我们自己的坚韧。既懂得珍惜亲情,又勇于承担自己的那一份苦难乃是人生的两项伟大成就。
通读全文,通过作者细腻的笔触我感受到了一个父亲对亲骨肉刻骨铭心的爱,爱得如痴如醉,好几次晨读时被这种纯粹的爱而感动流泪,也心疼作者在面对这样的命运安排时的挣扎纠结悲伤内疚等各种复杂的情感折磨,我默默的从几滴泪流成了一小滩积水。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问我自己为什么要读这本书,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再次回顾养儿育女的初心,试着去找找如何才能做到无条件的爱?我找到了吗?是的,我找到了,答案是报酬就在眼前。
随着作者细腻的笔触我的思绪也跟着回到了怀孕和做月子的时光里,大家都说如果在做一件事情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或者挫折,那么就停下来,思考一下当时的初心,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所以如果我们在养儿育女中感到有压力甚至痛苦时,我们也有必要停下来,思考一下面对初生婴儿时我们当时的所思所想。我生女儿时用了十三个小时,我清楚的记得在产床上被一次又一次的宫缩阵痛到晕过去画面,痛晕再痛醒,如此循环N次,当听到女儿第一声哭声时,我在心里发誓要永远无条件的爱她。作者说他盼望生个女儿,因为生命是女人给我们的礼物,我愿把它奉还给女人。儿子能分担我们的孤独,女儿不但分担而且可以抚慰我们的孤独。由于女儿体重偏轻,刚出生就被抱到保温箱住了一周,而我在家既饱受涨奶的烦恼和又饱受思念的痛苦,当第一次哺乳时,我的感受难以形容,这是她离开母体后与母体的重新会合,是新生命向古老生命源头认同的典礼,我享受着“通了”后的满足,原本一体的生命在短暂分离之后又接通了!
作者说对男人而言,唯有父亲的称号是神圣的。一切世俗的头衔都可以凭人力获取,而要成为父亲却必须仰仗神力。我觉得这句话同样适合于母亲。望着初生的婴儿,无限的爱涌出,这时的爱不夹杂一丝世俗的功利,只因是你所以爱你。而随着你渐渐长大,这份爱越来越不纯粹清澈,在世俗的环境中也变得越来越浑浊,如一列火车好像逐渐在偏离轨道,当我们发现有脱轨的危险时,我们才开始警醒,试图拨回到最初在起点站发动的状态。事实上,孩子的到来才使“家”这个字变得更有意义,才有了自身的实质和事业。孩子的到来改变了我们看世界的角度,你一直带引着父母,在孩子的带引下我们才重新回到那个早被遗忘的非功利世界,心甘情愿地为了“无用”的事情而牺牲掉许多“有用”的事情。我们从小就开始学习爱,可是我们最擅长的始终是被爱,直到我们自己做了父母,我们才真正学会了爱。
蒙田说:“父母更爱儿女,乃是因为给予者更爱接受者,世上最珍贵之物是我们为之付出最大代价的东西”,所以人性都一样,你付出越多欲望越强,然而人生中一切美好的事情,报酬不就在眼前吗?享受当下,已经是最高报酬了,何必舍本求末呢?
这本书是妞妞去世后作者才写的,从书中可以看到作者在遇到人生重大挫折面对选择时的所思所想,以及事后的反思与对亲情 苦难 死亡 命运等问题的思考。在遇到寻常的苦难时,作者的智慧是把痛苦当做爱的必然结果而加以接受,化为生命的财富。这句话很像好友小熊经常说的,从痛苦中获得积极的能量,将负面化粪为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