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得东家种树书——英雄悲歌
鹧鸪天 辛弃疾
壮岁旌旗拥万夫,
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䩮,
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
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
换得东家种树书。
这首词作于1200年左右,有一段序: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此时的辛弃疾已经六十岁,听到有人热情高涨地谈论着功名的事,回忆起少年时候的经历有感而发,做了这首词。说是“戏作”,实际上却是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韂:chān,战袍。想当年我青春少壮,率领着千军万马,旌旗飘扬、战袍斑斓突破敌人封锁渡过大江。辛弃疾二十三岁加入了耿京的起义军,并于千军万马中生擒了杀害耿京的叛将张安国,而后率部投奔了南宋朝廷。
“燕兵夜娖银胡䩮,汉箭朝飞金仆姑”,燕兵:春秋时期燕国和赵国在北方,燕赵之地就是北方,燕兵就是北方的士兵,这里指金国的军队。娖:chuò,同“捉”。胡䩮:箭囊,士兵枕着它可以监听远处的人马声响。金仆姑:箭矢的名称。
金国的士兵晚上睡觉时枕着银胡䩮,汉军清晨的时候万箭齐发,军威浩荡。敌人睡觉时要枕着箭囊监听军情,我方万箭齐发,这两句分写敌我双方面突出我军军力强盛斗志昂扬。
少年时金戈铁马的日子是辛弃疾一直无法忘怀,那个时候真好啊。年轻的他跨着骏马在战场上纵横驰骋,旌旗下盔明甲亮,晨光中万箭齐发,杀得敌人胆战心惊,不得不“银胡䩮”。上片是对少年时戎马生涯的回忆,也是深深地缅怀那一段壮怀激烈的豪情意气。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追忆往事,感叹今朝,春风染不黑那雪白的胡须了。
春风能染绿江南岸,春风能化得开白雪坚冰,春风能吹得桃李花开。然而,春风却无法染黑已经雪白的须发,无法唤回逝去的时光,那段日子一去不返了。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万字平戎策:辛弃疾曾向朝廷献上《美芹十论》、《九议》等政论,虽切中时弊却不受重视不被采纳。东家:邻居。只好把那万余字的军国政论,去邻居那里换成种树的书。
辛弃疾不仅是一个词人,也不仅是一个武夫,他对当时的军政时局都有着深刻的认识,他的《美芹十论》、《九议》等政论在政治、军事上都很有价值,然而主持朝政的人昏庸无能,他们无心也无力整顿时局,更别提恢复国土统一分裂了。辛弃疾的真知灼见无人采纳,他的文才武略无用重用,只能赋闲在家养花种树了。
这首词上片回忆过去壮烈激昂,下片描写现状哀伤悲凉,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不禁让人对苍老的英雄产生了深深的同情、深深的悲叹。陆游有一句诗用在辛弃疾的身上也许是再恰当也不过了: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