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专题投稿中华文学随笔散文

江南小镇 同里

2023-08-10  本文已影响0人  听雨江南久

   

同里小镇

    同里位于太湖边上,建于宋代,至今一千多年的历史。古镇被川字形的15条小河分隔成七个小岛,而四十九座桥又将小岛串为整体,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古镇湖景景区。

    出入同里,自然以水路为佳。小镇居民以船为车,甚至以船为家。一条船,一家人,慢悠悠地走。丈夫在摇橹,女人在忙家务,孩子在读书,船头正升起一缕缕的炊烟。大家对周围的一切都十分熟悉,自然不会东张西望,只是听任清亮的河水把他们载到要去的地方。

   

小镇水巷

    当然,我们这些外来的游客却不行。坐着传统的摇橹船游弋在狭窄而弯曲的水巷,那是一种异乎寻常的体验。

      唉哎,河道变窄了,河两岸的屋舍绵绵不断了。石砌的河道,码头,墙壁,青苔,水草,岸柳,古樟,杂花,小桥,石刻……古老而苍桑。于是大家都有了沉醉的模样,不再叽叽喳喳,也不再担心船舷串起的水花打湿了邻船少女的衣襟。

    我也沉醉了,仿佛穿越了时空,成为了古代的文人墨客,贩夫走卒。身下的小船在水中摇摆,划开碧绿的河面,穿过一个又一个桥洞,仿佛在诉说一个又一个古老的故事。那些古香古色的房子,那些精灵的雕花窗棂,那些斑驳的石墙,那些厚重的码头都一一活了过了……

    同里,是苏州最文静的古镇。下了船,最好到岸上的茶馆里坐一坐。品尝一下地道的苏州点心,听一曲吴侬软语。茶香弥漫,你会觉得整个世界都慢了下来。

    其实 ,同里的淡泊而安定,只是它始终以来比较滋润生活的表象。自古以来,同里入世极深,是一个英才辈出的地方。小小的同里,自宋以来,先后走出状元一人,进士四十五人,文武举人九十二人。仅明朝一代便出了《永乐大典》副总裁梁时,南京监察御史陈王道,造园艺术家计成等。近代涌现了安徽按察使任兰生,吴门画坛宗师陆恢,国学大师金松岑,社会政汾活动家王绍磬,革命家兼诗人陈去病,革命烈士费巩,著名作家范烟桥等人。莫说江南,就是中国能够有几个这样的小镇呢。

    在同里镇里随脚走,很容易见到一些很有特色的建筑:崇本堂,嘉荫堂,耕乐堂,陈去病故居,退思园,丽则女学……

   

陈去病故居

    陈去病故居占地不大,位于同里镇三元河南堍。大门西面,房屋临河,围墙高耸,环境清幽,是一所古朴平常的清代民居。园中建筑似乎以百尺楼最为有名,这是陈去病编《百尺楼丛书》的地方。

    陈去病,民主革命家,南社创始人之一……他在辛亥革命时期,反对袁世凯复辟的护国运动时期,极为活跃,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作出了极大贡献。后为东南大学国文系教授,江苏省博物馆馆长,1933年病逝于同里。

    一般人对陈去病不太熟悉,柳亚子却是为广大人们所熟知。柳亚子老家吴江县黎里镇,和同里相隔不远,是陈去病的老乡。陈去病和高旭及小他十几岁的柳亚子共同创建了南社,积极宣扬民主思想和文化,在近代产生了重大影响。陈去病访柳亚子后所写诗歌,流传极广:

    梨花村里叩重门,握手相看泪满痕。

    故国崎岖多碧血,美人幽咽碎芳魂。

    茫茫宇宙将安适,耿耿心期祇尔论。

    此去壮图如可展,一鞭晴范返中原!

    这种气概与同里这样的江南小镇的风韵很不一样。

   

 

退思园建筑

    同里影响最大的的是退思园,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光绪年间,任资政大夫,内阁学士,安徽按察使,凤颖六四兵备道兼淮北牙厘局及凤阳钞关之职的任兰生被弹劾落职,回到同里老家。1885年到1887年他修筑了此园,准备隐居,安渡晚年。

    园林占地5674平方米,建筑面积2622平方米。小巧别致,简朴淡雅。整座园林以水为中心,建筑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四周。园内主体建筑——船舫,更是别具一格。船头的设计十分贴合江南水乡特点。而在建筑细节上更是做到了极致。如花窗,挂落,门楼等都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园名“退思”,取自《左传》:“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退是事实,思是必然。而眼前的水阁亭榭,假山荷池,曲径回廊哪里又容得下一丝惭愧,补过和事君是无法让人相信的。好在既已退隐,和官场就无利益之争了,园林远又偏在苏州一隅,山遥路远,朝庭也就无人追究了。

   

丽则女学校园

    丽则女学就在退思园的隔壁。19O6年退思园第二任主人任传薪在自家园内创办丽则女学,后又购邻居房屋扩大规模,开了苏州女子教育风气之先。二十年代,女学已发展成为苏州名校,从这所学校走出的学生,大多成了苏州各大学的教育骨干,也有一部分人成为中国近代第一批女性科技人才。

    十分幸运, 女校的建筑绝大部分被完整保留下来。教学楼下有亭,亭中有一石碑,上书“五月九日国耻纪念碑”。这是丽则女校为反对1915年5月9日窃国大盗袁世凯在卖国二十一条上签字所立。碑顶端呈剑头状,似一把利剑直刺长空,仿佛要刺穿当时正笼罩在中国上空的腐朽。

    同里小镇似乎十分乐意他的游子在镇里选一处地方。造一方宅院,过一过太平日子。同时,却又不是无条件地消极退避。陈去病的宅院可以说明这个问题,甚至退思园的第二任主人任传薪也可以说明这个问题。从文化意义上来讲,同里小镇是既疏淡官场名利又深明家国大义的。

    表和里的双向自立,也正是中国人的传统性格的写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