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历史小说《李鸿章》闲话
2024-05-25 本文已影响0人
蒙来客
历史都是后人站在某一个角度上的说词,“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历史是否真实,只有月亮知道。"
李鸿章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进士,初入职是思师曾国藩麾下的文官,随曾国藩镇压太平军。但血性青年,志向远大,弃文从军,组建了淮军。在与太平军的实战中,他深深体会到,不用洋枪洋炮武装军队,不仅抵御不了英法外侵,连内部的太平军,捻军也难以平定。于是他自筹资金向洋人购买枪炮,办自己的工厂生产弹药,在灭长毛(太平军),平捻军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平了内忧才使清廷得以延续。
李鸿章很早就认识到,只有富国才能强国,只有学习洋人的科技,兴商办厂,才能加速经济发展。先后创办江南制造局、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和上海广方言馆等洋务机构,开煤矿、办铁厂、建铁路、创办电报局、派学童出洋留学,又组建了北洋水师等等,可以说发展现代科技的想法和起步,都比邻国日本早的多。可是有他这种超前思想的人太少,太少,得不到朝廷和守旧派,保护自己利益的皇亲国戚们的支持,至使发展速度跟不上需要。
我们熟知的甲午战争的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日本的天皇把自己的私房钱拿岀来建海军,慈禧太后却要挪用军款给自己修园子……
是的,是李鸿章签订了《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被骂“卖国贼”,别忘了他是清政府的代表,无奈的落笔。
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创始人和主要领导人,他的职业生涯为清国做出了巨大贡献,没有他,大清早就完了,还有机会卖吗?
一位李鸿章,半部晚清史,是非功过,任您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