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第一次吃斋饭
我们在山间,在林荫道上,
在朦胧细雨中,信步漫游。
- 1 -
前天,跟朋友一起去了一趟寂照庵,怎么说呢,也算是得偿所愿了吧。
对于这个地方,也是在相关的软件上偶然看到一点风采。
网友们对此大多表现出的喜爱与赞颂。
结合各处的信息,我知道了这是个特殊的佛门之地,也生出了向往之情。
但由于自己对这一块没有什么了解,本身也不是一个很庄严的人。所以,每次看到网友们又分享出了相关的美图以及攻略,除了心动却无行动。
这次,也是朋友突然提起,说要不要去看一下,反正也没有想要去的地方。
于是,寂照庵之行就这么定了下来,头一天晚上才开始看路线。
- 2 -
定在从古城出发,与目的地相距不到十公里,我们看了打车、公交以及骑行。
因为跟朋友虽然都在古城,但却不是一处,中间还离了差不多有三公里,她比我去目的地略近些。
这就有点不是很方便了,但也没有影响我们的决心。
关于交通,我们先选了公交,路程差不多需要两个小时,还不能直达目地,下车还要走四公里左右,而且,我这边出发还没有直达,需要转一趟车。
朋友看了说骑车来接我,然后一起从她那边出发。
对于这个提议,我刚开始是婉拒的,后面看了一下,我离公交站的距离,嗯......接受。
我们定好了路线与时间,希望明天是个好天气。
奈何,天公不作美,从早上五点多就开始下雨,不说瓢泼,但也差不了多少,门窗紧闭都能听到哗啦哗啦的雨声。
但大理这边也算比较神奇,一般晚上早上下雨,白天就很少下了,希望这回也是。
果然,到了九点多的时候,雨就停了,院墙上还照出了朦胧的日光。
我们本来是约了九点半,她从那边过来,大概十多分钟左右到我这边,我们就出发。
由于下雨的缘故,我知道可能不会这么准时了,果不其然,十点的时候收到了她的信息,说还没起床。
中间的事故我就不多说了,最后,我们十二点直接骑车从古城出发,一个小时左右直接到达山门口。
途中差点走错路,淋了几滴雨,但完全没有影响我们的兴致,感慨怎么这么快就到了。我俩儿停好了车,看好行人前进的方向,跟着人流踏上了阶梯。
- 3 -
从山门到地方大概还需要走半个小时吧,没有具体的记过,但也差不了多少。
这段路程,全部荫在树下,前四分之一是往上的阶梯,阶梯两边是篷布遮盖的商摊,与一般景区别无二致,只有些因为地域的不同而呈现的不同的商品。大理就是大理的特色。
没有在摊前停驻,我们一路往上走。
期间,有看到几棵板栗树,就荫盖在阶梯的上方,伸手可触。这时候,板栗还包裹在青绿的刺球里,缀在枝条间,想象着板栗熟了会是什么境况。
再往上走一点,就看到索道的乘坐点了,所以,我们经过处之后就开始分流。
坐索道的人走右边,我们沿着阶梯继续往左走,几分钟之后就到了水泥公路上。因为是上山,所以路的坡度有点大,弯道也是急转。
越往上走人越少,空中开始有雨丝飘落,一路上碰到的都是下山的人,我们逆在人流中。
道路两旁也有提示别的寺庙,比如,感通佛寺。但我们都没有去,只一门心思往上走,走着走着,就看到了绣球花。
那时候还没有意识到就快要到了。
直到走到一个缓坡前,看到上面有房屋,朋友说上去看一下,在看到庵门前‘寂照庵’三个字,才确认。
说实话,那一刻,心里是有点点失望的,只能说网友们的拍照技术太好了。从照片上来看,我以为面积会很大,其实不然,院子、房屋很紧凑。
庵门前有一个水池,里面是金鱼。
有大有小,大的胖胖的,小的尾巴长长的,在活水处游曳,很漂亮。
我们凑近看了,池水很深,可能是刚下过雨。
没有多停留,我们进入了里面,没来得及多看两眼建筑,就被巷道两旁的多肉吸引,一篮一篮的,有些叫得出名字,有些第一次见到,无一例外,养得很好,整整齐齐挨着两边院墙。
然而,眼前的只是‘开胃菜’,进到庭院,才是开眼界了。直直对着入口巷道的是一座多肉船,普通单人木船大小,紧凑生长,有些圆润的瓣上缀着水珠,要落不落,惹人心怜。
右手边正对着的是大殿,平地中间用多肉摆了一个大大的‘卍’。从这一处,感受到了这里真的是佛门之地,而不是多肉、鲜花的天堂。
刚开始听说寂照庵的时候,就是这里不烧香火,而是采用养花的形式来祈求福运。
我虽不信佛,却敬佛,还很喜欢花,所以,一直想着有机会一定要去一次。
就像开头说的,这回,得偿所愿了。
- 4 -
我们到时,其实已经快两点钟了,朋友一直很想吃这里的斋饭,网友们都说很好吃,但我注意到的确是说‘人很多,位置要靠抢’、‘不能剩,剩了要跪佛堂’等诸如此类要求,这让社恐的我有点望而却步。
与我相反,朋友是社牛天花板般的人物,路上碰到谁都能聊两句的那种,骑车路过,都能喊两声......
显然,她对斋饭兴趣更大。
上午的已经错过了,我们坚持等下午那一餐,从两点等到了五点二十,准时开餐。
菜品很丰富,分量也足,够一个成年人吃饱。从看到成品的时候,我就被征服了,周边坐着的人也都笑着说,没有白等,听到这话,朋友更是得意。
多种的素菜组合,还给了辣味的腐乳,让看起来就很不错的斋饭更有了不错的口感。
除了图片中看到的菜式,底下其实还有茄子、土豆,还有像芸豆的豆子,菜比米饭还多,吃完后还可以添,另外还有例汤。
总之,值得等待。
如果有机会来这里,可以尝一尝,不会后悔就是。
- 5 -
我们到的时候,其实雨一直没停,从上山时的毛毛细雨,到期间有一阵变成了大雨,陆陆续续。
有人陆续的来,也有人陆续的走,整个走下来,人其实不是特比多,这在我们吃饭还有位置坐的时候就显现了。
在等斋饭的过程中,我们把院子逛了个遍,在檐下静坐,在雨中拍照。
连师父们的住处跟做功课处,都隔着门看了两眼。
整个庭院处在山中,被葱茏茂密的青松、古柏掩映,空中水汽弥漫,在这样的天气里,更显寂静。
院中、茶室的摆设处处显示设计,随处可见的鲜花成了院内独特一景。大家在这其中,自觉低语,随意放松。
逛累了,就找一处人少的茶室,伴着轻声诵佛的声音,浅眠。
- 6 -
我们吃完了斋饭,没有多待,恰好此时雨过天晴,正是下山好时候。所谓,上山容易下山难,这回是切实体会了一把。全程迈着外八字,一路踏着下山。
至山门处,此行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