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男人背后,站着一整个香港乐坛的黄金时代
听歌多了,会发现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作词人与歌手之间,一般是存在所谓的合适性的。
就好比方文山,方文山1999年的时候就开始写歌,给吴宗宪、刘德华、张靓颖、潘玮柏、SHE、温岚都写过歌,招牌的中国风也不仅只写给周杰伦。
可方文山无疑和周杰伦的合适性是最好的。他的歌词意象丰富,种种名词堆叠的画面感,唯有与周杰伦灵气逼人的旋律才能发挥最佳的化学效应。
再说说施人诚,尽管1993年就开始填词,他的词浅白无深意,但却好在单刀直入,平易近人,所以尽管也给几十位歌手填词,但SHE的那几首《恋人未满》才最得传唱。
周耀辉的词晦涩难懂,且善描写情欲,所以与麦浚龙、关淑怡、李慧敏、卢巧音合作最为相得益彰,写词做人都是有股邪性,这也是为什么,麦浚龙最近几年总是找他填词的原因。
就连黄伟文,写了那么多词,可细数下来,Y100里最动人的依然是给了杨千嬅、陈奕迅、黄耀明与Hocc。况且黄伟文这个人嫉恶如仇,作词做人都讲究调性是否相匹配,他的词只有给最合适的人才能有效果——不信最近几年交于李荣浩的词都是乏善可陈。
其他几个大家也差不多,黄霑的词大开大合,写武侠歌曲才会有落拓的江湖气。这是别人学不来的,李宗盛和罗大佑也是,他的歌你换做其他人唱唱看?
味道不对,就好比是南腔北调,东邪西毒,难以调和,文风所在,没办法。
但是,所谓一般说有合适性,自然有例外。
比如,林夕。
昨天是林夕57岁生日,从1985年发表词作开始至今,也是林夕写词的第33个年头。
这么多年,林夕写词已经近4000首,但细细数下来会发现一个事实:
别的顶级作词人身后站着的,是一到两位顶级歌手,有三位以上的已经是顶顶厉害的词人了。
而林夕的身后,站着从80年代至今,将近小半个世纪的香港黄金年代。
罗文、Raidas、达明一派、王菲、张国荣、梅艳芳、张学友、刘德华、黎明、黄家驹、周华健、黄耀明、杨千嬅、陈奕迅、麦浚龙……
画卷铺开,几乎从林夕开始写词,他就从未缺席过那个时代。
上个世纪80年代的香港有多光芒夺目,几乎无需赘述,可在香港乐坛的背后,几乎每一位成名歌手背后,都有林夕并不伟岸的身影(误)。
不仅仅是写词的人数与数量吓人,在题材涉猎上,林夕写感情,写时事,写风土也写影视。
金庸去世那几天,大家引用最多的歌词并不是黄霑的《沧海一声笑》,而是林夕的《难念的经》。
最可怕的是,任何一个作词人,单写一类能出类拔萃已经够吹的一阵了,而林夕几乎写了个遍。
你说林夕写不了中国风?
【兰亭序,墨迹失足晋代酒意里;入目送,半生履历换唐诗四句。】《樱吹雪》
你说林夕武侠很一般?
【爱竞逐镜花那美丽,笑你我太贪功恋世。】《难念的经》
你说林夕只聊风月?
【知己一声拜拜远去这都市,要靠伟大同志搞搞新意思。】《皇后大道东》
就包括张国荣的特立独行,王菲的冷眼孤高,陈奕迅的深情动人,杨千嬅的港女气质,归化到最后,都在林夕的笔下一一展现。
林夕并不是只是写歌词,而是将一位一位歌手化作笔墨,写给我们看。我们对于多少歌手的既定形象来自于他的词?
恐怕我们也说不清。
然而,这并不是他最厉害的地方。
要知道一个事实:华语乐坛发展最为鼎盛之时并不是当下,而是在80与90年代的香港。
那时候的香港不需要靠粉丝去iTunes刷榜,不需要靠赞助商砸钱在广告时段买一个野鸡奖来吹牛。
那个时候的香港仅仅是碾压而已。
韩剧《请回答1988》的开头,放的是《英雄本色》里的张国荣,放的是《倩女幽魂》的王祖贤。
那时候的香港流行文化已经走了出去,王菲、黄家驹、张国荣可以在日本韩国出专辑、开演唱会,都是万人空巷。香港音乐和香港电影不仅仅是香港人,大陆人,而是整个东南亚人共同的语言。
林夕作为辉煌的缔造者,尽管不是唯一,但绝对是之一。
现在香港已然没落,时代一去不返,但未来尚可期,因此说不见来者有些过分,但前无古人恐怕可以下定论。
可林夕的本事又绝不仅此而已。
2016年,鲍勃·迪伦拿到了诺贝尔文学奖,当时的诺贝尔文学奖给他的颁奖词说道:
【从别人的传家宝或是被遗弃的废物,从平庸的韵律和机灵妙语,从脏话和虔诚的祈祷,从空洞的蜜语和粗劣的笑话中,他淘出了诗歌中的金子。他撼动了文学的基石。】
在某些地方,林夕做的其实是和鲍勃·迪伦做的是同样的事情。
即:让歌词这一通俗载体,拓展更多的可能性,撬动了当下的文学基石。
唐诗宋词的辉煌已不再,但在林夕身上依然可见闪光。
我的朋友车启源曾经说过:
没有林夕,流行乐坛歌词将会少了许多走出流行,发展出更深远影响力的可能性。
换言之,如果没有林夕,那么歌词永远只是大众拿来消遣的玩物,少了许多深邃的可能性。
尽管到现在,华语歌词依然是通俗文化的载体,但作为可能性的拓展者,林夕一直在路上。
同样,假如没有林夕,那么会怎么样?
我想,起码华语乐坛的巅峰不会这么璀璨,更多的歌手跌下神坛,音乐的高度难以延伸,华语音乐沦为向西方音乐鹦鹉学舌的附庸品(实际上现在已经有这个趋势)。
所以,这句话我三年前说过,现在也不妨再写下:
感谢有个林夕,让华语乐坛多延伸出可能性,在统治的背后,也变成唯一。
也感谢林夕持续小半个世纪的努力,让我知道人类喜怒哀乐、生死疲劳的表达方式可以这么多元,爱恨并不只是一种,人们可以爱恨都刻骨铭心,而不是喊几句麦,学几句猫叫。
我怀念那个时代。
尽管迟到,尽管你在微博上说要等到生日才快乐,才是真正悲哀。
但生日快乐,林夕,做个梦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