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励志读书学习学习在学习

临界知识(普世智慧)习得术告别学习焦虑 —附110个思维模型、概

2018-07-06  本文已影响713人  阿砖成长笔记

记得我上初中的某天,父亲曾跟我分享过一个原理: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确是次要的,这个定律名为“二八定律”。他建议我多琢磨琢磨这个原理,可以在哪里应用。之后,只要他一有空,就会给我分享几个道理,什么墨菲法则啦、水桶定律啦、量变到质变原理啦、细节决定成败等等。那时候,我年纪比较小,对于他给我讲的法则定律,也就是记忆一下,并没有想更多,并且那个时代,互联网和书籍并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对于这些道理的解释可能就只是从国外传过来的几本书中有提及。

2008年,我考上了大学,父亲与我进行了一次关于迈入成人社会的谈话,谈话内容包括了学习、爱情、安全、社交、未来规划等等。其中,关于学习方面的观点令我记忆深刻,他说,无论你想要研究什么方面的知识,或者想要解决什么问题,请把握好其中的20%最关键的部分,许多原理在很多学科、领域是想通的,把这些原理琢磨透彻,灵活运用,以不变应万变,你就会很厉害了。醍醐灌顶,我好好记下了这句话,也在未来遇到一些事情、学习一些学科上面有些应用,有时候也可以做到知识和经验的迁移,刚开始的时候,感觉自己的学习力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不过没过多长时间,学习力曲线就趋于水平,即便中间有一些提高,但却变化不大,这些变化也只是局限于某个学科知识或者事情经验上的累积,没有那种全方面的顿悟。

工作以后的几年,我对于知识的渴求越来越大,对很多领域都有好奇心。因此,我报了挺多班,买了挺多课程、买了挺多书。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尤其是2016年知识付费的元年以后,互联网让这个时代获取知识更便利、更便宜,更灵活了,但随之,知识内容的谬误、冗杂、浅薄也消费着人们的学习时间。可以说,在这时代,学习变得更高效了,也变得越低效了。我有很长一段时间处于学习的焦虑之中,课程学不完,很多知识记不住,有的课程、有的书质量不高,但是买过来不学可惜,又怕未学的部分真有对自己特别有帮助的,自己因为中途放弃而错过,不能像有些学习大咖一样,面对一些即兴的问题,可以用生动、有逻辑的语言分享满满的干货。

因此,我开始进行关于学习力的主题研究,买了十几本关于学习的书籍,买了有关学习和阅读的课程,希望通过研究可以解决我学习的问题,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自身的能力。让我破除之前学习焦虑心理,并对学习力有新的顿悟,是源于阅读成甲老师的《好好学习》和艾利克森的《刻意练习》。

《好好学习》是一本讲述个人知识管理精进的书籍,成甲老师在知识管理领域有10年的研究,并且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成甲老师的学习生涯中,他也遇到了跟我类似的问题: 

1、学的新知识记不住,用不上,他通过每日反思解决了他这个问题,并且总结归纳出一套自己的反思模板,每日刻意练习这项技能。

2、学到的知识越多越焦虑,有些知识无法融合,每项知识都是单独解决特定问题的,

他通过反复阅读查理-芒格的《穷查理宝典》后,开始研究芒格说的“普世智慧”,产生新的顿悟。

芒格在书中提到的一个原则:

“如果你只是孤立地记住一些事物,试图把它们硬凑起来,那你无法真正理解任何事情……你必须依靠模型组成的框架来安排你的经验。”

因此,如果你想学习一些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可以通过模型和框架来帮助你思索,这些模型和框架具有多学科、多领域的应用价值。“普世智慧”,跟我父亲在我成人礼上分享给我的道理一样,他说的那些20%的关键道理就是普世智慧,只不过芒格提出了更进一步的修炼方法,学习运用好模型和框架。我恍然大悟,我在对知识进行迁移应用的时候,提炼父亲说的关键性的基本原理时,只是使用了我自己思索出的道理和方法,并没有有意识的、刻意的运用一些在各个学科及领域上公认的、经过时间检验的模型、原则和框架来分析新学的知识、新遇到的事情、新遇到的问题。显而易见,我自己想出的道理和方法跟那些公认的模型、原则和框架比较,从逻辑上、准确度上、应用范围上、理解深度上,是无法比拟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长当然是比我自己苦哈哈的琢磨成长得更快,我在这里并不否认我之前苦哈哈的琢磨是有点用的,因为它确实锻炼了我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让我在顿悟的时候印象深刻,为之后找对方法的学习打下基础,但是,从我自身的例子看,我之前的方法,成长曲线是比较平缓的。我的学习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阶段一:接触并记忆一些底层原理、概念,阶段二:初步认知底层原理的迁移应用,只是在脑中简单思考。阶段三:知道底层原理迁移应用的方法,运用模型和框架,武装自己的大脑,进行刻意练习和复盘。因此,在我之后的学习中,将重点学习、研究这些“普世智慧”。

列举一个芒格运用“普世智慧”来做决策的案例,或许你会对它的强大,有更深的印象。有句谚语是这样说的:“我只知道将来我会死在哪里,这样只要我永远不去那里就行了”。也许你第一次看到它的时候,会跟我的感觉一样,真是一句废话。芒格却应用在了可口可乐的发展策略上面,他和团队先思考了什么情况会让可口可乐一败涂地,想到了四种可能:第一,消费者不喜欢可口可乐的口味;第二,市场上出现了强大的竞争者,第三,出现同行业不正当竞争,第四,在创新时口味改变太多,反而失去了老顾客。针对这四种可能,可口可乐在运营中有针对性的进行防范,直到今天,可口可乐依然保持着稳步的前进。这就是一种对逆向思维的应用,先想到怎么才会死,再定出规避死的策略和方法。

那我们应该从哪些地方寻找“普世智慧”呢?我们现在学的领域哪些拥有“普世智慧”呢?如何学习呢?如果想解答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理解三个概念。

概念一:我们一生要学的三节课。

《好好学习》书中提到,我们一生就需要学习三个级别的课程:

1、公共基础课:执行能力,就是我们每天要用到的执行能力,比如:时间管理、阅读方法,搜索方法,记忆方法,沟通谈判,演讲方面等知识。

2、专业必修课:我们选定的专业方向。这个专业不是指学校划分的学科,而是能够打完整战役、解决系统问题的能力。在这个领域里,你要跨学科的思考,解决问题。比如:你是一位新媒体编辑,而新媒体编辑也是你未来发展的专业领域,那你所需掌握的就不只是写作知识、还有排版、美学、传播学、心理学、营销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这些知识,你才可以拥有完整、系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用必须课:结构能力,就是要掌握临界知识(普世智慧),认知事物更加底层的结构和规律。

概念二:知识有半衰期。

科学技能的迅猛发展,使人们过去在学校里学到的专业知识,逐步陈旧过时,这就是所谓的“知识半衰期”。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物理知识的半衰期是最长的,也就是说物理知识过时的时间最长。并不是说,人们对于物理学的研究不勤奋,而是物理学研究的是客观的现实世界,它的概念更接近于真理,不容易推翻。

概念三:从临界知识开始学习,学习能力的增长是先慢后快的。

《好好学习》提出,学习临界知识,需要在前期不断训练和掌握基本的心态和方法,研究模型、结构、框架和原则。芒格曾说,掌握100个模型你就拥有普世智慧了,其中最重要的差不多10个。可见,搜索、学习、应用这些模型就是比较花费时间和精力的。但是,如果你掌握了这些模型、概念和应用,你的学习能力就会大幅提升,你可以将跨领域的知识相互穿插借鉴应用,学习速度越来越快,而且很难达到瓶颈。如下图所示。

从这三个概念再结合我之前的学习问题,我们可以得出:我原来报了很多课程、买了很多书,都是专业技术类的书,也就是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的内容,比如,教你怎么运营公众号,如何学PS,快速阅读的方法,时间管理的方法,如何演讲等等。虽然这些知识也蛮重要的,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的问题,但是它们更新的速度太快了,就像,刚学会了怎么做公众号,大家就开始抖音,自媒体还要学怎么多短视频,过段时间又开始推出新的平台。这种快速迭代,让我们产生了学习的焦虑,我们不知道现在学的东西是不是还没等学完,就没有用了,花了一堆钱和时间,最后还是去抄别人的冷饭,没有把握好风口和红利期。此外,这些知识都比较碎片化,你无法将他们产生链接,虽然我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已经在建立它们之间的关系,希望拥有自己的体系,但是如果想分析或解决一些实际一些、复杂一些、需要决策的问题,中间感觉又差了蛮多的。因此,我的学习曲线就是以专业技术驱动的学习,一开始,可以迅速解决手头问题,上升快速,但是学得差不多以后,就进入瓶颈期,很难提高,并且,做知识的迁移有限。这就好像是,练武功,没打通经络;我们玩游戏,有些补药是提升单属性的,这对我们练级提升有帮助,但是帮我们升级幅度最大的是那种提升全面属性的天材地宝。我学习能力的几个关键提升也不是学习某个专业知识,而是对临界知识(普世智慧)的认知有了新的体会,这几个关键提升,我用了快20年的时间,顿悟带来的效果确是惊人的,我相信,以后,通过刻意学习“普世智慧”,对我而言,我的提升会是指数级别的。

我们在第二个概念中提到的知识的半衰期,知识半衰期从高到低的顺序是:物理、经济、数学、宗教、心理学、历史。芒格曾说,建立多元思维模型,需要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哲学、心理学、经济学重要论述,将不同学科的思维模式融会贯通,掌握差不多100个模型就能让你拥有普世智慧了,其中非常重要的不超过10个。为什么要从这些学科找呢?成甲老师说,因为临界知识的思想,核心是用更加可靠学科的研究方法、思想和结论来处理没那么可靠的领域的问题。简而言之,就是解决问题最稳妥的方法是拿可信度更高的方法去处理问题。数学,是建立在几个基础假设以及逻辑分析之上的,这是一种纯理性思维的推理,更客观、更可信;物理研究的是物质的规律,需要严谨的实验,我们很多生活决策都需要物质参与;经济学和心理学就稍微差一点,这两门在最初期的时候,根本就不被人看成两个独立的学科,对于有些问题,各位学者的观点有的趋同,有的矛盾,不能形成统一的共识,不过随着这两门学科的发展,有些原理是比较可靠的。除了以上这些,还可以在别的学科里寻找,不过你有可能寻找的是偏“普世智慧”的知识。以上这些学科,他们推陈出新的速度比较缓慢,是比较经典的知识,在学习这些知识的时候,你也不会有因更新太快而产生的学习焦虑的心理。

那么,如果想学习“普世智慧”,是不是需要把上面几门学科都学习了就好了呢?那得多耗费时间呀。答案是否定的,其实我们在初高中,就已经奠定了这些学科的基础,学的也是这些学科的基本规律,只不过我们当时所有心思都放在如何运用这些规律来推导和解题上面了,没有对这些概念进行迁移,了解他们是怎么得出来的,我们只是在记忆他们。因此,关于物理、化学、数学的知识,初高中的水平就足够了,如果你觉得还不够,可以买本《极简物理学》《简单数学思维》《极简欧洲史》这类的书籍看看。因此,我再也不鄙视“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话了,妈妈和老师是对的!此外,在网上关于芒格“普世智慧”和一些原则的研究和总结有很多,知乎上,大辉,一位研究“普世智慧”的学习达人就分享过如何找到芒格所提到的100种多元思维模型。他知道的来源有两个:

1、密涅瓦大学是一个号称要颠覆哈佛的大学(密涅瓦是前哈佛大学校长创建的),他们在大一给学生教授100(也有说是80或40)个基础概念和思维方式,这100个思维模式就是该校校长访问了很多成功人士总结出来的。但很可惜的是,他们的课程内容是保密的,这些思维模型从来没有向外界透露过。

2、网上会有人分享自己的思维模型,其中DuckDuckGo (一个注重保护隐私的搜索引擎)创始人Gabriel Weinberg 总结了他反复使用的一些思维模型。他在medium的文章中整理了100多个思维模型,对每个模型根据使用频率和所属归类做了分组。但这个列表内容过于简略,还是不利于我们使用和解决具体问题。可惜的是medium的网站需要翻墙,而且对于英文不好的人来说,阅读起来会比较吃力。

因此,大辉创建了自己的公众号,并参考Gabriel Weinberg的文章,书写更详细的解释,现在已经更新到60条,我最后列出的模型清单和推荐书单,部分就是源于他公众号的推荐,还有一部分是我在互联网上筛选的以及一些经典的书籍提到的,这个清单,会根据我学习程度、深度的增加而有所调整。

最后,我想分享一下,我是如何计划学习的,以下步骤不是完全按时间循序来陈述的。

第一步,重复阅读《好好学习》《穷查理宝典》,一本是让我认识到如何解决自己问题的书,一本是提出“普世智慧”并熟练应用的大师之作。这两个本书需要反复读,尤其是《穷查理宝典》,随着你认知的升级,你会有不同的理解。

第二步,搜集研究“普世智慧”的清单,并且不断修改更新。

第三步,看一下是否还有其他的书籍和达人研究这个领域,看看别人的思考,会有更多的灵感和理解。

第四步,根据要学习的“普世智慧”的清单,安排学习计划,先学好最重要的10个定理,并且将它融入到每日复盘或项目复盘的模板之中,进行刻意练习。

第五步,按照学习计划,逐步学习其他的定理。

第六步,重温一下物理学、数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看极简系列,这可以帮助我更好的理解概念。

第七步,将自己学到的,进行分享,找到共同学习的人。

以上,就是我对于第三次个人学习力跨越的一个复盘,包含了我整个学习力提升的三个阶段,“普世智慧”的一些概念,如何获得“普世智慧”,以及今后的训练方法,希望帮助到大家。

“普世智慧”思维模式清单,只标注名称,具体解释,可以自行搜集。

(备注:以下是从一些书籍、专栏、网络搜索到的,我对很多概念没有研究,清单1.0版本是基础调研,之后随着学习的深入,会判断该条定律是否符合普世智慧的特点,进行筛检。前38项基本可以确定纳入该清单,尤其是前7个原则比较重要)

推荐书单和课程:

《查理芒格的智慧》

《从达尔文到查理芒格》

《原则》

密歇根大学公开课《模型思维》

成甲《好好学习》

混沌大学创新院的介绍的思维模型

网易《聪明人都是这样思考的》

知乎:多元思考力的多元思维专栏

知乎:大辉的101个思维模型专栏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