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别裁》学而第一

2020-12-12  本文已影响0人  徐君宝

我是徐君宝,这是我的第586篇文章(2020年12月12日)。

一、关于儒释道的比喻

南怀瑾先生在《论语别裁》中阐述了“儒、释、道”三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作用,他形象地做了几个比喻:

佛学像百货店,里面百货杂陈,样样俱全,有钱有时间,就可以去逛逛。

道家则像药店,不生病可以不去,生了病则非去不可。

儒家的孔孟思想则是粮食店,是天天要吃的。

二、“学而”重要的开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问从哪里来呢?学问不是文字,也不是知识,学问是从人生经验上来,做人做事上去体会的。这个修养不只是在书本上念,随时随地的生活都是我们的书本,都是我们的教育。

“学而时习之”就是要随时随地要有思想,随时随地要见习,随时随地要有体验,随时随地要能够反省,就是学问。开始反省时也不容易,但慢慢有了进步,自会有新的兴趣,就会“不亦说乎”而高兴了。

“有朋自远方来”,这个“远”字是形容知己难得。我们有句老话:“人生得一知己,死而无憾。”任何一个人做了一辈子人,包括太太、儿女、父母在内,可不一定是你的知己,所以人得一知己,可以死而无憾。

人能够真正做到为学问而学问,就不怨天、不尤人,就反问自己,为什么我做不到?为什么我没有达成目标?是自己的学问、修养、做法种种的问题。自己痛切反省,自己内心里并不蕴藏怨天尤人的念头。这种心理是绝对健康的心理,这才是君子,这才是讲究人生哲学的开始。

三、贤贤易色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这个“色”字,是态度、形色。“贤贤易色”就是我们看到一个人,学问好,修养好,本事很大,的确很行,看到他就肃然起敬,态度也自然随之而转。

“事父母,能竭其力”是讲孝道。中国古人有两句话综合起来的一副对联说:“百善孝为先,原心不原迹,原迹贫家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少完人。”

“事君,能致其身”,在社会上做事,对人、对国家,放弃自我的私心,许身为国。“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尽管这个人没有读过什么书,我一定说这人真有学问。

《论语别裁》学而第一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用学习成就每个人的梦想!

陪伴一亿人终身学习!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