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之间

《大智周恩来》书评

2017-05-02  本文已影响132人  丶Stephen

推荐理由

这不算是一本中规中矩的人物传记,也不是一部好的抗战史记,但确是一个个关于周恩来同志生命中发光发亮的那些令人钦佩且有启发意义的小故事集。

周恩来同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的第一人总理,他的工作生活作风就像一缕从群山中缓缓吹来的清风,当以为自己一目了然时,不想着背后的群山间有着多大的山势布局。。。

推荐书评

这算是我第一本能较为系统的去了解周恩来同志的书籍。首先我得发点牢骚,中国人写的红色事迹往往多以红色字词句修饰,如果没有这些修饰,而是多讲几个关于周恩来同志的故事,那是最好的啦~

本书并不是从时间线描述周恩来同志的传奇一生,而是通过几个方面塑造出较为立体的总理形象。(下面只写了其中几方面的感想与体会,还有很多方面建议读者亲自去品读一番)

人生篇

概括总结了周恩来同志的思想及为人。

大凡是为人,都有多侧面的性格结构。如果说毛泽东的性格表现为“虎性”和“猴性”的叠现,那么周恩来的性格则表现为“鸽性”和“鹰性”的统一。

温文尔雅与冷静果断糅合在一起,在古代唯有诸葛亮,而当代则首推周恩来!

少年时期的那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不同于其他同学的“为明礼而读书”、“为光耀门楣而读书”,周恩来年少时便已胸怀大志,不同凡响。看似狂妄可笑的回答,却需要多大的胸怀才能容纳下这种志向,一份承载着国家命运,将国家使命系于己心的理想与抱负。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在周恩来同志看来,这便是道家的最高境界。并将其作为毕生追求的理想的人格境界。人性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以切身利益作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周则超脱于此,向着老子崇尚的“玄德”,坚持不懈的去追求。

外交篇

很多人认识周恩来同志都是出于其卓越的外交能力与传奇的外交经历。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作为这个泱泱大国的总理,周尽心竭力,尤其在与其他国家间的外交上。

“求同存异”是周恩来从事外交工作的基本方法,它为和平共处开辟了现实的途径。

外交最注重细节和策略。周恩来同志做事对细节格外注意,因为往往细节决定成败,这个性格实实在在的帮助周恩来取得了众多具有建设性的外交里程碑。对应于周恩来,他称之为“外交无小事”。周习惯在事前亲自去检查确认一遍细节,他最容不得“大概”、“差不多”、“可能”、“也许”这一类字眼。在一次涉外宴会前,周问工作人员今晚的点心是什么馅,工作人员回答说大概是三鲜馅的吧,周追问道:“什么叫大概?究竟是,还是不是?客人中间如果有人对海鲜过敏,除了问题谁负责?”

联想到生活工作中的处世态度,羞愧难当。我们往往抱怨外部环境,却很少自省反思。对细节的轻视程度越大,越是不会成功,同时反而越是会抱怨。

准备充分很必要,但临时状况却避免不了。处理这些情况需要高度的智慧和应变能力,周恩来在中国的外交史上留下许多佳话。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下榻于上海锦江饭店,周恩来去看望国务卿罗杰斯,发现工作人员将其安排在十三层,而西方人最忌讳十三。尽管罗杰斯没有提及此事,但周恩来还是诚恳而友好的说:“有件事我们深感抱歉,我们没有想到西方风俗对‘十三’的忌讳。”随后就说道:“我们中国有个笑话,一个人怕鬼的时候,越想越可怕;等他心里不怕鬼了,到处上门找鬼,鬼也就不见了。西方的‘十三’就像中国的鬼。”

对照顾不周的地方就算客人没有提起,也要诚恳友好的去解释,因为客人的心里可不会轻易忘掉此事。换个角度,主动去化解比起被动被提及要有利得多。

科学文化篇

建国初期,对知识分子的态度,党内许多人士多以轻视厌烦视之。而周恩来却格外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在周恩来看来,要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必须从三个方面努力。

  1. 合理安排,各尽所能,各尽所长,改变那种学非所用和闲置不用的状态。
  2. 提供研究条件
  3. 改善知识分子的待遇。

这些观点放之今日,依然是有效的。推演开去,不光是国家,企业对待人才尤其是高级人才,同样需要向这三个方面努力。前段时间看了埃里克·施密特的《重新定义公司:谷歌是如何运营的》,发现谷歌之所以在当今社会尤其是在科技领域发挥着巨大且重要的作用,与其对待人才、使用人才的策略密不可分。在这三个方面都做得很好,也还在不断地向这三个方面更进一步。

结束语

我最开始喜欢和认识周恩来同志,并非是出于他的人格魅力和丰功伟业,而是纯粹的因为他的祖籍和我一样是绍兴。当我慢慢深入了解他的时候,发现他身上的许多特质正是我所向往和追求的。

哦对了,还有一点,他真的很帅。

周恩来

首发于个人博客 StephenCode

同步在:

知乎专栏:黑白之间

简书专题:黑白之间

SegmentFault 专栏:黑白之间

微信公众号:黒白之间

微信公众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