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节不是这样过的!
大家似乎习惯于买买买,玩玩玩,收一收红包,就平静过去了。
难道,三八妇女节就是又一个消费狂欢日吗?
三八妇女节即国际劳动妇女节。国际劳动妇女节的全称是“联合国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在中国又称“国际妇女节”、“三八节”和“三八妇女节”。
从1909年3月8日,美国芝加哥妇女争取“男女平等”游行集会以来,至今已走过了百余年历程。中国妇女和世界各国妇女一样,都为国家独立、解放、革命、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为世界和平和人类发展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
涌现出了数以万计的巾帼英雄和“三八红旗手”。党和政府为维护保护广大妇女的合法权益,制定了较完善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在不同的地区,庆祝的重点有所不同,从普通的庆祝对女性的尊重、庆祝对女性的爱到庆祝女性在经济、政治及社会领域的成就。
由于这个节日一开始是社会主义女权主义者发起的政治事件,这个节日和众多国家的文化都有融合。
___摘自互动百科
“不同地区,庆祝重点不同”真的无法想象,在中国,妇女节单单变成一个商家促销的好时机,成为年轻女生谈之色变的日子。
3.7女生节风头日盛。3.8日三八不常提,因为是被用来骂人,“妇女”不能说,被改为“女神”“女王”等等名词。
女性拼了命将自己与妇女割裂开来。
不得不说,这或许和“名词解释”有关。
在官方辞典中,妇女的定义是成年女子的通称。
在司法解释中定义14岁以上的女性称为妇女,未满14岁的男女称为儿童。
在民众意识中谈及妇女背后便带着衰老,落伍,已婚,拖家带口,终日操劳等形象的影子。
然而英文为International Working Women's Day,起初翻译是存在些许问题。
但这不是愚蒙的借口。
去年就看过一位公众人物,女性,30多岁,微博写“才不要过什么妇女节,要做少女”这类的话。当时看到就膈应,却难以察觉缘由。
究其缘由,不过是认可女性价值来源于年轻,唯一资本在于年龄,
背后潜藏着许多女性的性别自卑和社会歧视。整个社会的潜意识是年龄大的女性是没有美好没有未来的。这是一种隐形潜在的不平等。
正确的意识是无论哪个年龄阶段,女性一样自尊自爱我一样美好。
为自己身为女性感到骄傲,这一点也不需要自卑。
说件日常,很多女性会抱怨被叫“姐姐”“阿姨”,妙龄少女也能被忙碌的服务员叫大姐。
私以为没什么,公众场合,必然有个称呼,不过是一个敬语尊称,带着亲切感。否则叫什么?叫你美女太轻佻,叫你小姐太正式,你要怎样?
在中国,被各种大众传媒作品渲染,“大叔”成为自带萌点的宣传点,而上点年龄的女演员没有做女主的机会,只能饰演婆婆妈妈。
相比而言,日剧,美剧等传递正确意识
。
不是不欢迎节日营销,不是不接受娱乐,但在大片大片商业狂欢下,依然有层出不穷的妇女权益被侵害事件。仍有很多话题需要关注。
有发过一篇被性侵幼女却引来网络各方势力斗争。点击可见
网络上巫山童养媳事件依然没有结果。
一本严肃认真科学耗尽9年心血的性教育教材却被所谓营销号误读甚至被社会舆论压力而收回。
几日前,演员马丽被性骚扰却难以取证,发布侵犯人照片涉及到隐私不得不删除微博。
女性职场平等,在三八妇女节这天,半天假期如同鸡肋。各种性别歧视依然存在。
女性有结婚和生育自由权。结婚就祝福,不结婚也尊重。想生育可以,不想也认同,想二胎与否都是女性自由。
女性私密照片传播出去,有错的是传播者,女性是受害者。如同当年艳照门,真不懂大众对一众女性苛责。
这个世界不需要独立的女人,需要的是独立的人。
我们不必对女人温柔相待,我们只需要对每个生命温柔相待。
不管别人喜欢你长成什么样子,只需要努力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
三八妇女节已过,可是还是祝全部女性都有爱和自由。
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胖瘦,喝茶喝酒,高跟鞋或者运动鞋,素颜或者化妆,单身或者结婚,生育或者丁克。
只要你喜欢。
是的,今天3.9了,没蹭一波热点,可这不是目的,仅希望越来越多人能够意识到女性权益,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独立。
如同不能只在3.15那一天打假,只在6.1那一天关爱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