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住不要”背后的深刻意义
我们在生活中每天都面临着各种诱惑和选择。大多数情况下,自己是不自知的。不知道做出的选择是否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因为那些事情是如此的琐碎,呈现出来的往往是“无害”的样子。比如现在不管是大人和还是孩子都喜欢刷手机视频。因为能给人即时的愉悦,大家不仅不会觉得“有害”,还会乐此不疲,仿佛进入人生的“幸福时刻”。如果把时间拉长,一年后、五年后,除了浪费时间,消耗生命,还有什么益处?
这几年,我通过读书和实践做了一些小事。比如“不喝饮料”,从健康角度出发,经常喝饮料对身体不利。不仅容易发胖,还会对对肠胃有刺激,对牙齿有损伤。我能做到任何场合都不喝饮料的习惯。某些场合,有些人可能不好意思拒绝。例如身体不舒服,不能喝酒,或者原本就不喝酒,跟长辈或领导一起吃饭,让你喝点饮料吧。其实,只要话说出口了,也没什么。“我不喝饮料,以茶代酒吧”、“我喝白开水,喝习惯了”……谁也不会强制你必须喝饮料,今天不喝就过不去。
当然,我也会把自己不喝饮料的习惯影响到家里人,尤其是孩子。我从不主动给孩子买饮料。孩子有时候就想买饮料喝,我也是能说道理的说道理,把危害结果说给他听。实在不行,就买“零糖”饮料。正常情况下,孩子都没有耐心听你把道理说完。我还没说几句,孩子就生气了:“喝点饮料都不给买,我不喝了”!这个结果正是我想要的。
关于饮食习惯,我还有一个做法就是晚上九点之后不进食。除了喝水,连水果、牛奶等都不能食用,目的就是保护胃。马上要睡觉了,不能增加胃负担。还有就是我基本不吃零食,在家里不吃,在单位也不吃。我发现单位里的同事,大部分都有零食。到了下午时间,有些人会吃一些零食。我自己不带零食,也不吃别人的零食。我就感觉投入到工作中,会忘了身边的一切,当然也包括肚子饿。我问过别人,你为什么每天都吃零食呢?“因为我低血糖,不吃点东西受不了。”当然身体有需要,无可厚非。但是我有自己的理解,有时候我也会感觉身体乏力,就像他们说的低血糖症状。可是稍微忍一会就过去了,没事了。就像困劲,过了那个坎就不困了。
不论是无意识中浪费时间的消遣娱乐,还是不自知地伤害了身体健康的享用饮料和零食,这些生活中的琐事,看似不值一提,实际上放长远来看,对我们切切实实地产生了不利影响。
忍住不要,不仅是考验意志的体现,也是科学认知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