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散文心情随笔 散文 • 书评 • 小说 • 诗

聆听内心的声音,接受全部的自己

2018-09-05  本文已影响3人  酱白

我们日复一日地活着,羡慕着别人,也被别人羡慕着。

人从出生开始,就注定了和别人的不同,长相有美有丑,家庭有穷有富,关系有冷有暖,成长过程有顺利有坎坷,这些是外在的。在这些外在条件的影响下,我们形成了自己的性格,于是又有了性格上的不同,外向或内向,活泼或安静,喜欢平淡还是颠沛,独处还是群居。

因为每个人的不同,我们只需要安静地做自己,就可以共同缔造一个精彩的世界,如果每个人都相同,千篇一律,恐怕生活只是一场没有新意的重复,那不得不说是一种灾难。

在种种外在条件与内在性格中,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在意的方面划分出好坏,从大众角度来说,可能富有是“好”,贫穷是“坏”,乐于助人是“好”,自私自利是“坏”。从个人层面来说,有些人觉得性格安静是“好”,有些人却更喜欢性格欢脱一点的,因人而异,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所以,一个人拥有的种种特性,无论外在与内在,与生俱来的还是后天形成的,好与坏之分,全在于你用什么标准去衡量,如果说用自己的标准,我是一个安静的人,我规定安静就是“好”,那么我就觉得自己是好的,反之就是不好的。

标准的来源,又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譬如在成长的过程中,所有的人都告诉你安静是“好”,于是你尚未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就告诉自己安静是好的,反之就是坏的,是不招人喜欢的。

听多了别人的声音,而总是忽略自己内心的声音,人就会陷入一种迷失的状态。你拥有某种品质,别人说这种品质是不好的,你却拥有完全相反的想法,你想把这种品质一直保持下去,别人却一直要求你去改变它,长期被别人否定,可能就会陷入一种自我怀疑。

其实完全不必,只不过是每个人的标准不同,多数人的标准并不代表正确,在不违法不伤害别人的前提下,我们有权利做自己,即使这个“自己”并没有符合大众意义上的“优秀”或者“完美”。

曾经被父亲要求见到长辈要喊人,最好能聊上两句,出于礼貌。但我最不喜欢和陌生的长辈说话,于是后来只打个招呼,没什么事就回到自己的位置,完成最基本的要求即可。

曾经我也羡慕别人见到陌生长辈也可以侃侃而谈,那种落落大方的,自然而然的气质,是我一直梦寐以求的,直到现在我也一直羡慕着,但我并不觉得自己没有做到是什么罪恶。

不善交际,是我的性格特点之一,那是我的一部分,少了这一部分,我将不再是完整的我,我也就失去了一个区分于别人的东西。接纳自己,就要接纳自己的全部,就像爱一个人,爱他身上的所有品质,我很喜欢的,我有点喜欢的,我不喜欢的,我非常不喜欢的,统统拿过来爱。

爱自己,接纳自己,也是同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