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满足,提高孩子的自控力
曾经的一个学生,父母离异,他和母亲一起过。母亲工厂的效益一般,但满足母子日常生活不成问题。
孩子学画画、学吉他、学篮球、念补习班……母亲把对未来的所有期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可谓是含辛茹苦。
高一学年,孩子在校的表现还不错,成绩也可以。进入高二,孩子的成绩明显下滑。我与这位母亲打交道,是因为这个孩子在学校打架了。
孩子母亲边哭边跟我诉说:孩子暑假期间和几个大专院校的学生一起玩。他们告诉孩子,大学没什么用,不如有一技之长,现在最吃香的是英语和计算机。
孩子动心了,要求母亲送他去北京新东方学英语。母亲没有同意。
暑假结束,孩子虽然返校了,但除了英语课认真听,其他的一律不听课。这导致他的成绩一落千丈。
国庆假期,孩子跟母亲要钱,想买一顶帽子,500多元。母亲自是不同意。于是这个国庆假期,母子关系降到了冰点。可是这跟打架有什么关系呢?
这位母亲说,孩子回到学校后,每天晚上都打一个电话,让母亲接他回家网购那顶帽子。母亲拒绝。孩子心里有气,恰好跟另一个男同学发生摩擦,心说,打架停课两周,这下总能回家了吧?
在与这位母亲的聊天中,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只要孩子的要求在母亲眼里合理,她会立即满足孩子,并把这当成自己辛苦付出的一个表现。大意是:“我这么辛苦上班挣钱,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你看你要什么,我立马就买给你。你得理解我、感恩我,就算不指望你报答我,你也得努力考个好大学,别让我操心了。”
长期以来形成的需求习惯,一旦破坏,孩子就会不舒服。如果孩子的需求不能立即得到满足,TA会想方设法达成目的,比如软磨硬泡、耍小性子、求爷爷告奶奶等等。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50年前,美国斯坦福大学对幼儿做了一个著名的棉花糖实验。实验中,幼儿可以选择一样奖励(棉花糖、巧克力等),或者选择等待一段时间后,直到实验者返回房间(通常为15分钟),得到相同的两个奖励。
研究者后来发现,对美食诱惑能坚持忍耐更长时间的幼儿,通常具有更好的人生表现,如更好的学习成绩、身体更健康等。
实验中涉及的延迟满足,体现的是人在面对诱惑之时,抵抗诱惑所需的意志力。一个人抵抗诱惑的能力越强,代表他的意志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越强。
研究表明,绝大多数的成功人士,并不是因为他们具有更高的智商,而是他们具有比普通人更强的意志力和自控力。
延迟满足是可以刻意练习的。
孩子小的时候说,妈妈,我想去超市买草莓糖。你可以说:“哦,宝贝,现在还不行,因为妈妈还没打扫完卫生。要不你帮妈妈一起做吧,你能把自己的玩具整理好吗?”孩子高高兴兴的去整理玩具了。
孩子大些了说,妈妈我想买套连环画,不贵哟,才199。你可以说:“连环画啊?199啊……妈妈很舍不得呢。你看这个月我们家里有什么什么支出,余额已经不多了。孩子啊,要不我们等到下个月,妈妈发了工资再买啊?”孩子想了想,虽然不十分情愿,但是也同意了。
注意,我说的是可以满足的需求,有时要适当延时,不包括那些不能满足的需求。切记:需求不合理,一定不可以满足,家长要做到和善而坚定。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意志力和自控力是可以“遗传”的。
延伸思考:不建议家长这样说:“想要一部新手机啊?行啊,期中考试你要能考进多少多少名,我就给你买!”用孩子的成绩与他的需求做交换,偶尔为之可以,次数多了会破坏孩子正确的学习动机。下一篇我跟您聊聊孩子的学习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