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

我最爱的小提琴手——弗里茨·克莱斯勒

2017-04-20  本文已影响0人  爱乐之友

弗里茨·克莱斯勒,美籍奥地利小提琴家、作曲家。1875年2月2日生于维也纳。童年时代便显示出音乐天才,早期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曾在维也纳音乐院、巴黎音乐学院学习。在我们的印象中,弗里茨·克莱斯勒(1875-1962)是一位白发苍苍、蓄着一缕胡须、颜色庄重的老艺术家。可是,在他演奏的全盛时代,他是举世瞩目的超级明星,一场克莱斯勒独奏音乐会简直称得上是一件盛事。和喜剧明星卓别林和魔术大师霍迪尼一样,克莱斯勒在公众心目中是传奇般的人物。难怪布鲁诺·瓦尔特说:“克莱斯勒不是在演奏小提琴,他简直就是小提琴的化身。”接下来呢!就给大家介绍他的几首著名的作品。

《爱之悲》依照维也纳地区民谣风格的圆舞曲作成, c小调转a小调,3/4拍子,略带烦恼及伤感。相当清丽的主旋律首先出现,接着是这一主旋律的变奏形式, 乐曲的中段旋律色彩较为明朗,仿佛是忧郁之中对幸福和欢乐的憧憬,然后经过变奏,再回到主旋律。

music.163.com/#/m/song

《爱之喜》,具有维也纳古典民谣风格的圆舞曲,3/4拍子,C大调。明朗快活而又光辉灿烂的主部主题首先出现,然后进入旋律流利的副主题——实际上是主部主题的变奏形式,乐曲的中段徐缓而宁静,与光辉的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然后再回到主旋律,全曲为维也纳固有的圆舞曲形式,小提琴演奏在光辉中带厚重、力强的变化,给人以全新的感觉。

music.163.com/#/m/song

《中国花鼓》这是具有东方风格的小品曲。作者克莱斯勒对中国的民间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在美国西部城市旧金山旅行时,曾欣赏过当地中国移民表演的"华埠音乐"。克莱斯勒有感于中国艺人的演奏, 于是选用了花鼓的前奏创作本曲。 一般西洋作曲家在用东方旋律作曲时,总是采用速度徐缓的曲调,亦即东方风格舞曲的"咚、嚓、咚、嚓"的平板。而这首曲子则突破"徐缓平板"的模式,而采用了急速、华丽的细腻旋律,以及快速的节奏,既充分发挥了小提琴的演奏技巧,又描绘了中国民俗中迎神大会上热闹、喧嚣的欢乐气氛。全曲演奏时间约为三分半钟。克莱斯勒曾在1923年访问中国,并在上海等大城市举行了个人演奏会,其主要演奏曲目正是这首《中国花鼓》。

music.163.com/#/m/song

克莱斯勒在诠释乐曲上,所散发出的人性光辉,是所有器乐演奏者终身企望,但难以达成的目标。克莱斯勒革新了小提琴的演奏技法,第一个使用持续不断的揉指,有力丰富了小提琴的表现力。他的远弓与颤指都别具一格,运弓不大而琴音饱满,经常运用表情滑指,在极快的乐句中,温暖的颤指了从不消失,他的音乐甘美丰润,富于变化,沁人心脾,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克莱斯勒风格" 克莱斯勒不似贝多芬有坎坷的人生经历,他的生活更近似门德尔松,优裕而平静,他完美的继承了维也纳学派和法国学派的优秀传统,表演清新、细腻、抒情、优美。

在过去所有的小提琴大师中,弗里茨·克莱斯勒演奏的音乐可能是最容易理解的。原因显而易见,不仅克莱斯勒始终都演奏出美妙的声音--他有着最优美、又最具个性的音色--而且他以一种轻松自在方法演奏,看上去就像邀请听者和他一同进入音乐。

克莱斯勒好听的音乐还有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做介绍了,只为大家送上一些彩蛋。

music.163.com/#/m/song

music.163.com/#/m/song

music.163.com/#/m/song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