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Day04
今天晨读内容《正面管教》第四章『重新看待不良行为』,非常开心有三个人在会议室读书,
时间安排需要调整一下,到七点为止,然后十五分钟,每人五分钟分享。
这一章开篇以电影《克莱默夫妇》一幕场景,赛思朝爸爸愤怒地喊道:“我恨你!”爸爸抱起赛思,把他扛回了他自己的房间,扔到床上,还他一声大喊:我也恨你,一个小臭狗屎!”引出“报复循环”的严重后果。
什么是不良行为?所谓不良行为无非是缺乏知识的行为、缺乏有效技能的行为,以及发展适宜性行为、因失望而产生的行为。
赛思因为爸爸忙于工作而顾不上理他,正感到受了伤害。爸爸必须赶在限期之前完成任务,赛思天天把一杯饮料全洒在了他正在做的文件上,这让爸爸怒火冲天。你充满着责难、羞辱和痛苦的言语来斥责赛思。这让赛思下意识地觉得自己无从归属、没有价值。因此他对爸爸说“我恨你!”
所有人的首要行为目的都是归属感和价值感。鲁道夫·德雷克斯发现,当孩子们丧失信心时,他们会为自己选择四个不恰当或者错误的目的。
四个错误观点和错误行为目的:
1.寻求过度关注——错误观念:只有在得到你的关注时,我才有归属感。
2.寻求权力——错误观念:只有当我说了算或至少不能由你对我发号施令时,我才有归属感。
3.报复——错误观念:我得不到归属,但我至少能让你同样受到伤害。
4.自暴自弃——错误观念:不可能有所归属。我放弃。
每个人都想得到关注,这没有什么错。问题出现在孩子想要过度关注的时候,换句话说就是,他们用一种令人烦恼而不是有用的方式来寻求归属感。这种行为之所以令人烦恼,是因为他潜意识中的错误观念——“只有在得到你的关注时,我才有归属感。”
每个人都想要权利。权利不是个坏东西,取决于你怎么使用。当孩子抱有只有自己说了算才有所归属的错误观念时,他们对权力的运用在别人看起来就像不良行为。
关于报复,你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时,要注意不能反击,而你应该表示理解孩子的感受:“你现在一定觉得受到了很大的伤害。我能理解,要是换成我,我可能也会有那种感觉。”对孩子的感受表示理解是消除报复循环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关于自暴自弃,对于以自暴自弃为错误目的的孩子,你需要花时间向他们一小步一小步地做示范,你要是做的太多,可能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无能。
为什么识别出孩子的错误目的很重要呢? 因为,了解孩子的错误目的有助于你采取最有效的行动来帮助孩子达到他们的真正目的: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
读书感悟:
1.孩子不良行为的背后,其实都是希望在父母和老师的眼里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
2.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的时候,家长不要惩罚孩子,针对这件事情的错误行为进行实施暴力,其实是无效的,因为根本的原因在背后,首先要参照表格中的四种错误行为进行对照,然后做出选择,看你的孩子属于哪类?然后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
3.如果孩子的目的是报复,那么做父母的就要管好自己的嘴巴,不要再伤害孩子了,可以表达出你的理解:“对不起,我没意识到我伤害了你,你能原谅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