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幺”和“数字1”引发的笑话

2024-04-27  本文已影响0人  孟氏後裔

方言引发的尴尬

文字语言是我们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基本元素之一。我们通过这种媒介,与周围的环境交流、沟通,表达意愿和诉求。语言文字,我理解就是我们的眼、嘴,是我们大脑总部的使者或代言人。语言文字不仅是最基本的交流工具,更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文化修养,语言文字还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

中国是多民族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有五十六种语言。地方话也就是我们习惯性称的“土话”。下面讲一则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语言沟通的尴尬惹出的笑话。

听了一则笑话故事,把它整理成文字以飨读者。

表弟家住穷乡僻壤,老实巴交的他三十多了,都从未出过远门。因自己身体健康出现了问题,不得已而为之要独自去重庆医院诊断就诊。

临行前,他与表哥通了一次电话,电话里表哥用告诉了线路、地名,表弟一字不差的记在了小本上。

想着要去远门,兴奋的表弟一夜基本没有合眼,一大早就动身来到了江边。沿江边找了个遍,没有找到“东方红幺零幺”。

表弟此刻十分着急,怕误点。

这时,船上下来一船员,表弟如同捡到“救命稻草”,赶紧三步并着二步走,前去询问道“请问同志,东方红幺零幺船在哪里”?

这人看了他一眼,没有回答。

“请问这位同志,东方红幺零幺船在哪里”表弟语气更温和道。

这人又看他一眼,仍然没有回答。

“这位同志,请问去重庆的东方红幺零幺船在哪里?”表弟扯大了嗓门。

“我看你是不识字吗,长起一对‘二筒’还是‘睁眼瞎’,这里就是东方红幺零幺吗?”

这人有点生气,然后用手指了指客轮桅杆旁边的番号“那不是幺零幺吗”?

表弟顺着手势看去,“这分明是东方红101,你硬说是幺零幺”表弟理直气壮反问道。

这人心想一定是遇到了“陈焕生进城”,“1字”我们就习惯叫“幺”,懂了吗?傻冒……

“懂了,懂了,谢谢,谢谢”表弟虽然被人家奚落一番,急忙道谢,心里暗暗责怪自己见识太少。

“1字要说成幺,不然人家听不明白”!

吃一堑长一智的表弟暗暗嘱咐安慰自己道“虽然被奚落了,也长了一点见识”。

几个小时后,表弟在朝天门码头下了船,便急忙打听道“请问老同志,幺号桥坐几路公交车?”

“幺号桥”?我还没有听说过呢,你去问下其他人吧。

“请问女同志,到幺号桥坐几路公交车?”

“不知道”。

无奈的表弟,只好拿出小本。自言自语嘀咕道“不是1就是说幺吗 ,要不我试试问1号桥吧”。

“同志,请问去1号桥坐几路公交车?”

“一号桥就坐前面那路309”

表弟几经周折,终于到达了目的地。一路上与表哥讲起了,不懂方言闹出的笑话。表哥听后捧腹大笑,哈哈哈哈哈哈哈。

“幺,就是1,1就是幺,也要看用在哪里”记住吧,表弟。

“表哥,为1,你们叫“幺”?

“过去家里最小的孩子,父母都叫他‘老幺’,而1又恰好是自然数字里最小的一个数,估计就这样来的吧”

“你看,老幺、幺儿、幺孙”意思就是最小的孩子”。

表哥说,他第一听外省人把我们称之为红薯的东西,他们叫“地瓜”,如果你老老实实去超市把“地瓜”,那就有点“牛头不对马嘴”呢。

所以,出门前做一点功课,少一些尴尬,少一些冷眼和脸色。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