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蛋炒饭想到的
之前与几个朋友谈起孩子吃饭问题时,我顺口就说,我家孩子挑食的很,肉不吃菜不吃,一天到头吃面条。事实确实如此,我们平时的饭菜孩子不闻不问,就算清水面条,孩子也会吃得津津有味。我曾经尝过孩子的“最爱面条”,一点味道都没有,是难以下咽的。
一天,孩子幼儿园放学后孩子说自己饿了。我走进厨房见有米饭,就对孩子说:“团子(儿子给自己起的小名),你吃米饭吗?”孩子回答: “我不吃,你又不会做蛋炒饭。”当时我愣了愣,接着说 “爸爸当然会了,今天爸爸就为你做一份蛋炒饭。”“好、好、好,不过我要吃跟幼儿园一样味道的蛋炒饭。”孩子高兴简直要跳起来。我走到孩子面前,蹲下来问“你们幼儿园的蛋炒饭是什么味道?”孩子兴高采烈地跟我解说道“蛋炒饭要放胡萝卜、黄瓜、火腿肠和鸡蛋···还要有一种糊糊的味道······”原来这就是孩子想吃的、爱吃的。我走进厨房开始忙碌起来,心情却是悲喜交加,高兴的是孩子不再光要吃清水面条;沉重的是以前从没有好好问问孩子到底想吃什么。而是把我们以为好的东西强加给孩子。那一天孩子吃的很开心,很满足。真是孩子挑食是父母之惰。从那一天开始,我们学会了征求孩子的意见,孩子慢慢不再挑食。
吃饭是这样,教育更是如此。父母往往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影响,早早的就给孩子制定了各种学习计划,报了各式花样的辅导班。在学校,成绩要门门优秀;周末在家,上午奥数班,下午书法课,晚上练钢琴。且不说孩子能不能承受,单就乐学不乐学、适合不适合,相信大多数家长根本没有好好跟孩子谈谈。孩子叛逆、离家出走,甚至跳楼的报道已是屡见不鲜。从教十几年来,我一直坚持因材施教,对待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特别重视学生的学习意愿和兴趣爱好。高一新生报到后,在第一节班会课上,我会跟学生谈在校学习、生活起居等习惯的重要性,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进入高二,我会跟进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他们提出选科建议,帮助学生选择正确的科类;等到高三,我一方面对学生进行高考备考指导,另一方面会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让学生有一个健康、轻松的学习环境。正因为如此,我带过的班级年年优秀,教过的学生都乐学好学。
作为父母也好,教师也好,我们都应该蹲下来,平等地与孩子交流,多听听孩子的想法。特别是在孩童时期,多陪孩子走一走,看一看,培养孩子健康的生活、卫生等习惯,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走一条真正属于孩子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