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自己:良性/恶性循环的始作俑者——胜肽

2020-02-03  本文已影响0人  5悦心

引:《遇见未知的自己》第10章   作者张德芬

如果你不断重复做某件事,从生理学角度来说,我们某些神经细胞会建立长期且固定的关系。比如说你每天都很生气,很痛苦,那么你就是每天都在重复地为那张神经网络接线和整合,这就变成了一个情绪模式。

践写:

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到了一个地方,感觉这里好熟悉,觉得以前来过。

同样的,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我怎么又生气了?今年的忙和去年好像,又想自责了。”

从生理上讲,如果我们不断特定做某些事情,我们的身体细胞之间就会建立起长期且固定的关系。

大脑层面产生情绪时,下丘脑就会立马合成一种叫做“胜肽”的物质。什么情绪对应什么胜肽,它们会跟随血液流经全身各处,被无数神经细胞所接受。

如果某种情绪越频繁,细胞对相应胜肽的接纳度就会越高。

久而久之,细胞对于这种胜肽就有了一定的胃口。如果我们很久没有产生这种情绪了,那我们的身体细胞会有产生生理需求,想让我们体验这种情绪。

就好像,爱喝酒的人,一个月不喝,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好像都在叫嚣着“去喝酒,去喝酒”。

如果把大脑神经比喻成丛林的话,情绪就像小人,每个小人活一遭,都是在“修路”,“披荆斩棘”把相应胜肽输送给千万个细胞。

某条路上,小人走的越多,路踩的就会越顺。

我们日常经常看见,有的人越是笑咪咪很开心,她们生活中的好事就越多。相反,有些人越是愁眉苦脸,倒霉事也就越多。

因为有些“路”一旦顺了,即使大脑再不想走,身体细胞也会促使你去行动。

我在意识到自己的“胜肽”的时候,感觉最大的是逃离,自卑,自责。

初看这本书时,我还在读大二,那时候安静而自卑。每天都想着努力学习,可是如果有一天懈怠了,我就会非常自责。甚至有时候为了体会“自责”这个情绪,而让自己找到由头熬夜,做错事情等等。

在没有觉知力之前,我认为身边的很多事情都是偶然事件,有了觉知力之后才发现:我之所以我吸引到这些事情到我的生命里,就是因为体内相应的“胜肽”饿了。

而众多情绪模式的破除,类似“胜肽”的发现,需要很多很多次的觉知,有了觉知,才有“破局”的可能。而如何破局,要先弄清楚都有哪些“局”。

接下来的日子,我们一起,争取都遇见未知的自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