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每天写1000字我们爱成长

我对保费的一点认识

2018-04-26  本文已影响59人  自在的蜗牛

写在开头

今天有个相熟的保险经纪人,打算推荐我一款消费型的重疾险,但被我委婉的拒绝了。同时,我告诉他,之前经他买的一款定期寿险太贵了,我打算退保。当然,作为一个资深的保险经纪人,他很职业的对我的选择进行了质疑。我告诉他我要买另外一款定期寿险,这款定期寿险也是他们公司的产品,只不过因为销售渠道的不同,那款定期寿险比他之前推荐我买的便宜很多,同时我将投保的链接发给他了;经过他认真仔细的分析,他得出了答案“确实便宜很多,我也买点”。此外,我还打算退掉他之前推荐我购买的“百万意外险”,同样他也质疑了我,之后我又拿出了我发现的产品,经过他认真仔细的分析,确实“挺优惠”……突然感觉自己从糊里糊涂买保险,到现在整天琢磨哪个保险产品实惠,也算小有所成,所以今天就分享一下自己对于保费的认识。

我对保费的一点认识

我觉得我和很多人一样,最初开始打算买保险,是出于一种对于未来的不安与恐惧。我对于保险的学习和了解,大多数是在买了保险之后进行的;换句话说,先买一次保险,再学一次知识,也算是花过冤枉钱,交过学费。通过一次一次的交学费,我对于保费的构成也有了更多的认识。

从传统意义上说,保险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于保费收入,保险公司的支出包括运营成本(房租、水电等)、人力成本、销售/市场费用、理赔支出等等。简单来说,保险公司每年的保费收入减去理赔的支出后,剩余的部分用于支付其他的支出,再剩下的就是利润。再进一步说,我们支付的保费用来养活保险公司的经纪人、来给保险公司提供利润;而作为交换,保险公司帮助我们搭建一个分担风险的平台

取个简单的例子,假设中国每年意外死亡的人占全国总人数的为万分之一,如果某个公司设计一款一年期的意外险产品,意外死亡赔付的金额是10万。如果产品定价为10元,那么有一万人投保,那么这个产品就能达到盈亏平衡,所以,对于投保人而言,保险成本就是10元。如果这个产品定价到20元,那这个产品就能盈利,对于投保人来说,多出来的10元保费就用来支付保险经纪人的佣金和保险公司的开支了,再有结余就成为保险公司的利润。

由于发生理赔是一个概率事件,所以只有样本足够得多,购买保险产品的人群之中实际发生理赔的概率才能无限接近最初设定的理赔的目标概率(全国的概率)。所以,在互联网出现之前,或者出现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保险公司还是主要依靠保险经纪人推销保险产品的。保险经纪人的收入都是很高的(至少在我朋友圈里晒的都相当可观),所以我们交的保费里面真正的保障成本大概率只是保费的一小部分。这也是我开始发掘便宜、高性价比的保险产品的起因。

这两年,随着互联网成为保险公司的一种新的营销渠道之后,保险公司通过互联网进行产品销售的渠道成本的大幅度降低,也促使保险公司不断推出“更低价格”的保险产品;甚至出现了同一家公司通过不同渠道销售的产品价格出现较大的差距(也就是我今天遇到的情况),而且还是国内较大的保险公司;也出现了一年之内多家保险公司在同一类产品上争相推出价格更低的产品,打价格战的情况。所以,未来性价比高的保险产品会越来越多,不只是新创立的保险公司会推出这样的产品,一些行业内有优势地位的保险公司也可能会推出类似的产品。当然,如果你希望有更好的服务,或者保险公司的规模能给你带来更多的安全感,那你支付了更多的保费,也是值得的

以上是我对保费的一点认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第44篇(44/1000),2018年4月25日,于北京。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