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努力到感动自己,收效却甚微 | 我们所理解的努力可能都错了
1 努力到感动自己
几年前,一个偶然机会进入了一家行业TOP3的外企,在十几个候选人中,自己是唯一被选中的那个。后来得知,能被选中,不是因为自己的英文水平有多高,他们更看中的是自己身上那种敢闯、敢拼、沉稳、豁达的性格。
虽然现在离开了,但不管怎样,还是非常感激外企这个平台给自己带来的能力、视野、认知等各方面的提升,特别是英语口语的提升。若不是外企的那种纯英文开会、纯英文汇报这些日复一日的锻炼以及在美国生活的这几年的影响,很难相信自己一个不喜欢英语的理工男从最初的不敢开口、一头雾水到最后也能和老外喝酒聊天、谈笑风生。当然,这里也倾注了自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口语。
毕业后的那几年也曾经立下豪言壮志,一定学好英语,花了不少时间,也花了不少钱,曾经参加过一些辅导班,也听过一些牛人的课,但是效果真的不怎么好,都这么努力了,怎么英语还是说不好,一度的怀疑自己可能天生就不是学英语的那块料。
有一次参加西门子工业传感器的交流会,老外为了照顾大多数人,故意放慢了语速,但是自己还是听不太懂,偶尔有几个单词很明白,但是整句话说的啥,依然云里雾里。
我们从初中就开始学英语,一直到大学,再算上工作后断断续续的英语学习,加起来都十五六年了,为什么自己依然是个哑巴英语?姑且不说咱们教育体制的好坏,单就英语来说,可能一开始我们就错了。「我们常常努力到感动自己,可是往往收效甚微」;
当能和老外自由的沟通之后才明白,之前十几年的学习方式貌似都跑偏了,「光有努力还不够,最重要的是要掌握科学的方法」。
2 科学的练习
安德斯•艾利克森在「刻意练习」中提到,「真正的想要在某个领域取得一定成果,必须使用有效的练习方法,它包括专注(Focus)、反馈(Feedback)和修正(Fix it)」,即我们常说的3F原则。
大多数人认为,只要在努力的过程中承受了痛苦和煎熬,就会取得成功。但是一个残酷的现实是,「无效的努力是不会有正向的结果的」。
我们想减肥,努力到感动了自己;为了犒劳自己的付出,每次运动后都给自己来一顿大餐,结果在减肥的路上越走越远,因为我们不清楚每天的能量消耗和能量摄入是否匹配。
「刻意练习」中提到,「杰出并非源自天赋,而是源自正确的练习」。我们可以通过刻意练习掌控自己的潜力,完善和发展自己。那些杰出人物经过年复一年的练习,已经改变了大脑中的神经回路,从而创建高度专业化的心理表征;
相反,如果一个人并不专注的去做一件事,只是为了好玩,亦或是偶尔尝试一下,那么他不太可能有大的进步。因此,想在某一个领域有所建树,首先需要有一个有特定的目标,走出自己的舒适区,然后持续的专注练习,并及时的反馈、及时的修正。
学校里的英语往往是拿来应付考试的,我们日常生活中是不会死抠某个句子的语法,也不会分析是定语后置还是前置,是被动句还是祈使句,能听懂对方的意思,能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就够了。
学了那么多年的英语,不敢开口也是合乎情理的,因为没有使用的环境,平时买菜、坐车、逛商场、看电影,猛然间抖几句英语,人家还以为咱是神经病。
当我们离开学校步入社会后,需要和老外交流时,我们学英语的目的会更加明确。进入外企后,虽然能简单的说一些日常英语,但是远没有达到流利对话的程度,有时候理解力会跟不上,这个时候开始有目的的去练,自己将新概念英语从第二册开始先听上两遍,不管能不能听懂,尽量的去听。
然后对照着课本,看看自己听的是否有错误,找出自己听的不对的单词或句子。然后再听一遍,回来对照着英文和中文翻译,看看自己理解的是否有偏差,之后再听一遍,最后尝试背诵那些句子,不断的重复练习。通过不断反馈和修正,知道自己哪些地方对,哪些地方错,才能更好的接近目标。
这和很多专业的运动员都需要一个经验丰富的教练一样,教练的作用就是能够指出运动员的练习方式是否合理、动作是否到位等,他们能及时的修正运动员的错误,从而让运动员更好的接近目标,发挥的更好。
在美国的那段时间,有事没事看到老外就想过去跟人聊几句,虽然说着蹩脚的英语,但就是有意为之,就是不要脸的想提高自己。
这些刻意的练习对自己英语口语和听力的提高确实有很大的帮助。虽然有时候也闹出过笑话,后来也慢慢的能听懂了当地的电视新闻,直到最后能和老外正常的交流。
有一次和老外吃饭,看到老外锁车后,头也不回就进了饭店。自己用蹩脚的英语告诉他: Some people may disturb your remote control ……
自从和他说过这事后,每次锁车他都会用手再确认一下,那是第一次和老外吃饭,虽然口语不怎么熟练,但很高兴自己清楚的表达了自己的意思,老外也理解的很到位,暗喜。
所以,从学英语这件事上来看,光有努力是不够的,还要有明确的目标,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不要无目的的去学,弄一大堆语法、厚厚的一本词典往往是没有用的;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找到自己的痛点,然后专注的去练习,并且不断的去修正自己,这样才会慢慢的提高。对于其他事情也一样,努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方法。
3 努力不是痛苦
这里还有一个隐藏的现实问题,那就是「无论我们多么的勤奋、刻苦、感动的自己一塌糊涂地去做一件事,如果这件事不是自己真正的喜欢,单靠意志力是无法长久的坚持下去的」。
大家知道,有意识的锻炼会使我们的肌肉和心血管系统能承受比平时更强的压力,当身体在恢复过程中系统又得以重建,从而让我们的身体变得更加强壮,这就是压力恢复的作用。同样压力恢复也适用于生活中的其他类似情况,比如当我们经历了一些困难后,往往会变得更加坚强。
很多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于是开始跑步健身,不管是喜欢还是跟风,能坚持一个月、两个月不是难事,但是能坚持一年、两年、甚至十几年风雨无阻,那就不是单靠意志力来维持了,那是发自内心的真正的喜欢。
为什么有的人跑了一段时间后,慢慢的就放弃了?还不忘给自己找个借口,平时工作太忙,回家还要照顾孩子,没有太多余闲……
可能跑步这件事,压根就不是他们喜欢的,或者很难逾越跑步初期的那段痛苦,亦或是短期内看不到跑步带来的效果。
其实,每周跑步也就3-4次,每天花半个多小时就足够了,这点时间挤挤还是有的。不用纠结于非要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去跑,只要有空就可以跑;只要想跑,哪里都是跑道。
前些天带孩子去某公园游玩,偶然发现这地方环境还不错,有湖有水,绿树成荫,最关键的是还有跑道,于是让媳妇带孩子先玩,自己花了半个多小时跑了一圈;
有一次送老婆去参加考试,两个小时的考试时间,自己在外面等着,闲得无聊,不能老刷手机消磨时间,于是开车到了附近的大学跑了几公里,天气虽然很热,但跑一圈的感觉就是那么的通透。
所以,如果是真正的喜欢一件事,那坚持下去就不会那么痛苦。
「任何促使自己进步的努力,在开始的那段日子里,往往都带着一定的痛苦」;加之有些坚持和努力缺乏立竿见影的效果,导致很多人中途放弃,蜻蜓点水式的间歇性自律很难做成一件事。
短短几天的外出旅行就能让我们身心愉快;一顿美味就能让我们开心好几天;这个世界喜欢速成,讲究短期回报,很少人能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不为浮躁所动;
但是真正的努力从来不是这样,它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颗强大的内心,需要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真正的努力是一种热爱,一种享受,一种愉悦的付出,在努力者的眼中,坚持是一种常态或是一种习惯,他们并不觉得自己的这种行为是一种努力,也并不值得炫耀或吹嘘,只是一种下意识的去做而已。
如果将努力视为一种痛苦、一种牺牲,舍弃快乐、忍受孤独、那么这种努力往往不会持久。强迫自己做不喜欢做的事情,有时候更是一种无用的消耗。
4 认清自己
于宙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困惑」中写道:「这些年我一直提醒自己一件事情,千万不要自己感动自己。大部分人看似的努力,不过是愚蠢导致的。什么熬夜看书到天亮,连续几天只睡几小时,多久没放假了,如果这些东西也值得夸耀,那么富士康流水线上任何一个人都比你努力多了。人难免天生有自怜的情绪,唯有时刻保持清醒,才能看清真正的价值在哪里」。
很多人往往羡慕别人的身材,却又舍不得付出;羡慕别人的收入,却又不去努力;羡慕别人的地位,却又不去尝试,即便尝试了,也坚持不下去,终日生活在羡慕之中,从未努力的做好一件事,最后的结果就是,「我们之所以是我们,我们依然是我们」。
不用非逼着自己看见凌晨四点的北京,也不用过多的炫耀自己的努力来标榜自己,没有方法的自律,再怎么努力也追不上自己的野心,到头来负了青春,负了理想,负了自己。
因此我们需要认清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那条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加之科学的方法,一路走下去,剩下的交给时间就对了。公众号后台回复「刻意练习」,获取电子书「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